|
醉人的桃花節。 |
三月仲春,成都郊野碧草如煙、桃花如夢。
龍泉驛的山山嶺嶺都塗上了濃彩。靜靜綻放的桃花和翩翩飛舞的白蝴蝶在原野上傾訴,彈著一曲大自然無聲的樂章。
休閒的人們從城裏沖缺般湧出,塞滿道路,無邊的桃園瞬即消融、吞納了這喧囂的人浪。一年一度的桃花節,是花的海洋。
徜徉在山路上,人們無不驚歎這水蜜桃之鄉,以花為媒,大做旅遊文章。多達17萬畝的桃林和每日約達50萬人次的遊客,使這本由龍泉驛鎮發起的桃花節,而今變成了成都市的國際桃花節,譽滿中外,堪稱大氣。
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裏的桃農,多是客家人。
上溯至明未清初,粵閩贛邊界的客家人移民四川,落足成都東山。史稱“湖廣填四川”,這些被四川人稱為“土廣東”的客家人,至今依然頑強地保存著客家人特有的語言、習俗和建築文化,是巴蜀文化中的一個異數,一支奇葩。
在洛帶鎮我們還發現了許多聲稱來自廣東的客家後裔。當然他們所指稱的廣東仍然是三百多年前九縣一州的廣東十屬地域概念。
世界客家學界詫異地發現了這個奇特的地域,仿佛找到了一塊文化的活化石。於是,在四川省府李達昌副省長的直接參與下,第七屆世界客家學研討會在此熱烈非凡地討論“客家文化與四川”的主題。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和商人投來了新奇而關注的目光。
桃花節更熱鬧了,街頭巷尾在說客家:
桃園裏的學者更興奮了,帶著幾分醉意漫山賞桃花。
當這些成都的客家人聽說我們是來自客家原鄉廣東時,顯示了應有的敬意,當然還有客家人的特有的熱情。我們也由衷地讚美:成都做了一篇桃花與客家人的好文章。廣東的客家文化牆裏開花牆外香。
桃園裏的客家人告訴我們,他們不再種水稻了。他們告別了千年來客家人賴以謀生的營生。漫山遍野的桃花形成了休閒、觀光農業的新經濟體系。於今,只需在山坡上,道路邊築起土房子,起個“農家樂”、“客家居”的店名,操起勺子,煮一鍋地道的農家菜,守候桃季的變遷。
花紅了,操各種口音的人們會來交流踏青;
桃熟了,老老少少絡繹不絕會來敘親賞新。
就這樣,成都人做起了客家文化產業化的大文章。各鄉各鎮如今各出奇謀,新意迭出:龍潭鄉在規劃一個全新的客家商城,洛帶鎮整修古鎮舊街,恢復客家會館,力倡“會館文化”:而客家火龍節的盛況更讓人難忘,深得客家文化的精髓。
人類學家認為,族群與民族的節慶,最集中地反映了文化的深層內涵,客家火龍讓人們在客家人溫良恭讓以外,更看到一個強悍驃勇的身影——
十名精壯的漢子,刷刷地甩掉上衣,飛快地舞著火龍。在人潮洶湧中兩排焰紅的火把照亮了古街。沿途次第點燃的焰火飛迸火花,吐著火舌,立即結起了一片火海,如火的瀑布傾瀉著。那龍在火海中翻滾,在火瀑中躍騰。火星吞沒了龍身,也撲向那漢子們的肉體,那長龍依然在人們的喝彩中飛騰!
客家火龍是我所見聞的最刺激、最野性、最熱鬧的舞龍。客家民系是漢民族中一個苦難深重而又卓爾獨行的民系,他們在用一種浴火的舞蹈,訴說他們的歷史和精神。
客家文化在成都的東山展示了如此水火迥異的兩面,讓世界為這著迷,如癡如醉:一面是靜靜開放的桃花,一面是血紅的火龍!
豔陽天,成都東郊的桃花美,那桃花下的人更美。(來源:走進客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