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來自三水的“紅頭巾”婦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2 10:19:45  


  中評社廣州訊 有這樣一首詩詞:用竹削的扁擔,用木刨的扁擔,硬綳綳的扁擔,托在紅頭巾鐵的肩膀,在赤道的烈日下,鏟泥,築路,蓋房屋,璀璨的青春歲月,滲入汗水流淌,與石子,洋灰,一起攪拌,就是這樣一輩子苦幹,就是這樣一世人磨煉,紅頭巾在這一工地上,藍頭巾在另一工地上,將荒蕪的小島,靜悄悄地,挑起一座——嶄新的花園城市!

  漂洋過海 為一座花園式城市的興起付出

  八九十年前,從廣東三水前往新加坡從事建築行業的婦女數以萬計,一方鮮艶的紅色頭巾套在頭上,成了她們身份的標誌。“紅頭巾”參與建設的時間跨度很長,她們在新加坡的歲月,剛好見證了該國自治的歷史,即從英國殖民地轉變為自治國家的1960年代。

  當時適逢新加坡獨立建國,面臨著將原來的漁村建成花園大城市的挑戰,政府大力推動城市重建,發展工業區,重建基礎設施,建設組屋新鎮,讓居者有其屋,大興土木自然需要龐大的工人隊伍來完成。因為當時沒有機械,平整建築工地,搬運沙石、撈建築用的水泥灰漿,都要用人工肩挑,勤勞勇敢、工資低廉的“紅頭巾”遂成為頗受歡迎的一支建設力量。

  據考證,“紅頭巾”承建的工程也包羅萬象,從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軍港、馬路、橋梁,到新加坡獨立自治後建成的人民劇院等都有。

  據介紹,上世紀60年代建設的亞洲第一高樓———保險大廈,是上千名“紅頭巾”在18層高的腳手架上,採取在第9層接力的辦法,一手一腳、螞蟻搬家般將材料逐層上遞,最終才完成這一令新加坡人驕傲的大工程。

  留守國內 為新中國崛起努力

  三水紅頭巾婦女在新加坡30年代至70年代的建築業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年她們從唐山帶過來一個陶瓷枕頭,一張自己縫的被,身著自己縫的藍碎花衣、黑褲——紅頭巾生命中最親密的物件,構成她們晚年鮮明的形象。她們一開始就帶來自己所需的、到了晚年依然堅持,好象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與她們無關,她們完全活在自己的歷史中。

  雖然青春的年歲受盡時代的煎熬,老來卻沒有一絲怨懟。樂天知命,獨立自足,終其一生。社會不欠她們,她們也不要社會超載的愛心。即使許多已接近九旬高齡,她們大多數不接受公共援助金,寧靠撿紙皮和儲蓄度日。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