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日前,在“中國首屆廣僑文化”研討會上,廣東台山市有關部門介紹,經過近6年的調查、考證,台山市共發現82處僑墟,這些僑墟是上世紀初台山華僑回鄉建造,每處僑墟都是碉樓、洋樓、墟市並存,融合中西建築風格,是上世紀初對外貿易和地方集市的基地。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介紹,台山僑墟是中西方文化的結合體,希望台山以“廣僑文化之鄉”來定位,保護與開發相結合,讓更多人了解台山僑墟文化。
碉樓洋樓組成墟市
台山墟市分布在台山各鎮、村,主要是沿上世紀初建造的台山新寧鐵路及台山水道分布,共達82處,每處均是由數百棟碉樓、騎樓建築連貫而成。
日前廣州日報記者隨專家前往十多個墟市考察,其中在台城僑墟看到,該僑墟由近1000棟碉樓、騎樓連貫而成,有23條騎樓街段,街道寬闊挺直、四通八達。從1924年開始,這裡形成了一個大商圈,至今仍是台山市最大的商業貿易集市。
台山僑墟的名稱大多稱為“市”,如岡寧市、西寧市、大同市、成務市等。昨天在岡寧墟,記者見到,其中一間騎樓門牌寫著“江浙絲綢代辦處”。據介紹,台山僑墟既是當地地方集市,又是中外貿易中轉站,當年我國的絲綢等物品就是通過這些僑墟,銷售到世界各地。
見證昔日十裡繁華
在台山市大江僑墟伫立著100多幢洋樓,皆為青磚灰瓦、中西合璧的騎樓式建築,每幢洋樓高為兩層,地下一層都有兩根方柱頂托起二樓前座,可以擋雨遮陽。洋樓門面裝飾頗為考究,“洋”氣十足,凸顯了西方的建築風格。每幢騎樓的正面均刻有名字,依稀辨認出“光榮堂”、“永安堂”、“同和棧”等的字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