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以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仍有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9 17:38:23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遵照聯合國安理會3月份主席聲明,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28日在規定期限的最後一天向安理會提交了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報告雖然認定伊朗無視安理會的要求繼續從事鈾濃縮活動,但沒有提供伊朗核計劃與軍事有關的充分証據。分析人士說,憑借這一點,巴拉迪的報告仍然為外交化解伊朗核問題僵局留有空間。

  新華社發表文章表示,伊朗核問題僵局難破的關鍵是有關各方對伊朗發展核計劃的真實目的存在爭議。伊朗反複宣稱,它歷經25年發展起來的的核計劃僅僅是為核電廠生產核燃料,并強調這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賦予的權利。而美國則指責伊朗在秘密開發核武器,威脅到國際核不擴散體制,曾暗示在必要時將訴諸武力。

  在這一背景下,對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負有責任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結果顯得尤為重要。巴拉迪的報告表明,在伊朗方面的配合下,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歷時3年之久的對伊核查中,通過檢驗伊朗申報的核材料、分析伊朗提供的核文件、監控伊朗核設施、調查核設備高濃縮鈾痕跡來源、取樣測試濃縮鈾純度等,迄今既不能肯定、也不能排除伊朗擁有一個軍事核計劃。

  文章認為,安理會要求伊朗中止鈾濃縮活動是作為建立國際信任的一項措施,在巴拉迪的報告沒有提供充分証據証明伊朗擁有軍事核計劃的前提下,安理會依據該報告作出對伊制裁的決定還為時過早。此外,伊朗政府在巴拉迪提交報告之後依然表示願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合作,並準備對其核計劃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作出解釋。人們擔心,安理會過早地對伊朗採取制裁措施,不但影響到其他國家與伊朗正常的經濟關係,還有可能促使伊朗中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這將是對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的最大威脅。

  從有關各方對巴拉迪報告的反應來看,國際社會正準備展開新一輪斡旋,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對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伊朗轉變立場。安理會有可能以更具約束力的決議要求伊朗增加其核計劃的透明度,放棄鈾濃縮活動。據報道,在巴拉迪報告出台後,美國總統布什表示要以外交手段作為第一選擇,法國仍然認為伊朗核問題應該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來自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的外長準備於5月9日在紐約再次就伊朗核問題舉行會晤。

  文章表示,伊朗注定將成為下一輪國際斡旋的主角,能夠採取靈活姿態是避免核問題衝突升級的重要條件。人們寄希望於安理會下一個步驟能夠對伊朗核問題的和平解決發揮作用。 


    相關專題: 伊朗核問題 中東新危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