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世界日報:陳水扁徬徨 台灣外交迷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2 10:30:09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泰國《世界日報》於10日發表題為“陳水扁徬徨 台灣外交迷航”的社論,指出在“亞洲4條龍”時期,台灣是自由繁榮、令人敬羨的對象。自由則開放,繁榮則有錢,因此,在2300萬同胞之中,這麼多年來曾有出境經驗的人可能不止一半。

  社論指出,所有人明白出境旅行的種種甘苦.像陳水扁此次「興揚專案」遭遇到的種種曲折,就算發生在尋常百姓身上,也是萬分難堪,何況他頂著「中華民國總統」的光環?丟人或受氣,不僅是陳水扁個人的屈辱,也賠上了2300萬同胞的尊嚴。至於就台灣以後的外交該怎麼辦?套一句外交部長的話,真是「超乎想像」的艱難。 

  逆勢外交,本就艱難,但陳水扁此行的一波三折,到處碰鐵板,卻要怪他自取其辱,不守誠信,反覆無常,把個人的得失看得天大地大,所以才會弄到眼前「眾叛親離」、國內外找不到朋友的困境。 

  社論表示,出國旅行,行程要早早安排,豈有上了飛機還不知道下1站是哪裡的道理?目的地原在南美,要在美國過境;對方的反應正顯示出彼此間交情的深淺厚薄。臺北要求的是紐約、舊金山;華府不但一口回絕,連夏威夷順道停留都不肯同意,只准遠遠遶道到「南轅北轍」的阿拉斯加。

  臺北原已「勉強接受」,卻又別出奇謀,想在黎巴嫩過境。美方有關人員一陣人仰馬翻中顧不得「保密」,消息外洩,黎巴嫩也不准入境,不得已才降落在阿布達比加油,有輿論報導:「降落點變變變,用掉所有備案」,生動的大標題真令人刻骨銘心。 

  社論疑問,興揚之旅為甚麼會變得這樣敗興?民進黨人說,都因對岸打壓,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這本是人人皆知的自明之理。民進黨文宣主任更說,阿扁出訪中南美是「協助防衛美國的後院,不讓中國勢力大舉入侵」,因此怪罪美國不識好歹,「未提供必要協助」。虛矯誇大,可笑亦可悲。 

  興揚之旅鬧得這樣沸沸揚揚,很少人還記得阿扁的目的地是巴拉圭和哥斯達黎加。陳水扁在民意代表任內,對所謂「凱子外交」曾有犀利的批評。他上台6年期間,出訪10次,其中有多少次在扮「凱子」的角色,他自己應該清楚。 

  社論引述過去曾被歸類為綠色的紅頂商人張榮發,4日在東京和新聞界晤談,感慨系之地反問:「拚這種外交有意義嗎?」張榮發剖析陳水扁政策上的錯誤,對大中企業也許影響有限,「但小老百姓怎麼辦?」 

  台灣過去能屹立一方,處變不驚,一則由於經濟上砥礪圖強,有以自立;一則由於對外關係上謹慎運用,在微妙平衡中取得自保的地位。幾10年的局面被陳水扁破壞殆盡。經濟上有退無進,像最近爆發的台肥公司人事案,台糖公司與台糖協會「怪怪的」關係,不過是冰山之1角。 

  醜聞連連,又怎怪清明廉正之士心灰意懶,辛勤工作、勞無所獲的升鬥小民們怨聲四起? 

  社論指出,陳水扁治台無方,治家無方,現在事實證明,他不但辦外交無方,連出門上路該怎麼走也茫然無方。他的偏執自私和愚昧,特別是「終統」以來要搞「法理台獨」,才是造成今日困局的真正病根。陳水扁應有認錯和改過的勇氣。 

  臺北近日盛傳,陳水扁回到臺北第1件事就是將駐美代表李大維撤換。李有出身藍營的背景,作綠營的代表,本來就事倍功半,很難討好。 

  但依國際慣例,使節更調,要得對方之同意。依眼前氣氛看來,罷黜李大維不難,但綠色太濃、獨味太強的人選能否順利得到美國同意,恐不簡單。

  若竟像過境案一樣遭到公開拒絕,或被冷藏起來擱置幾個月再說,陳水扁情何以堪?

  社論最後指出呂秀蓮呼籲「大家別幸災樂禍」,其實她說這話何嘗不是幸災樂禍?就因為陳水扁一意孤行,災禍已成,有誰能「挽狂瀾於既倒」?有人說,就算暫時換上阿蓮,也不會更壞更爛了吧?這才真是台灣老百姓的悲哀。 


    相關專題: 中美聯手夾殺 陳水扁外交大挫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