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首開腔:港元可考慮掛鈎人民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0 10:01:33  


曾蔭權(中)指出,與人民幣掛鈎是“可以考慮”的,但先決條件是人民幣可以完全國際兌換。
  中評社香港5月20日電/香港特首曾蔭權昨天首次指出,當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時,可考慮是否將港元與人民幣掛鈎;但他強調目前難以評估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時間,不過現時政府覺得,港元與美元掛鈎,是一個長期方針。

  綜合香港報章報道,港府高層對人民幣的開放政策發展迅速,作過深入評估當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時對港元的衝擊。有港府高層私下評估,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會較大家估計為快。 
  
  只是港府財金官員,以致香港金融管理局官員,不曾公開評論港元與人民幣掛鈎的可能性。 

  曾蔭權昨出席香港新城電台訪問時,被問及香港會否考慮與人民幣掛鈎,以免港元遭日漸重要的人民幣“驅逐”時,曾蔭權指,“(香港)《基本法》列明,香港貨幣到2047年之前,都是一個獨特的貨幣。”意即基本法規定,港元為特區貨幣,不會由其他貨幣所取代,直至2047年。至於往後,曾蔭權指,港府有權另行考慮,“但現時政府覺得,與美元掛鈎,是一個長期方針。” 

  曾蔭權又指出,與人民幣掛鈎是“可以考慮”的,但先決條件是人民幣可以完全國際兌換,但現在全亞洲只有港幣和日圓可以完全兌換。他指,新加坡元並不容許拋空;台灣、南韓嘗試了50年也未能完全自由兌換。 
  
  至於人民幣何時可以自由兌換?曾蔭權指“這是一條很長的路”,他“不敢說時間”,但內地的發展比以往一切的估計為快,所以貨幣開放政策也可能是很快。 
  
  目前經濟師在港元前途上,總是先考慮維持聯滙的代價是否太高,再考慮是否應與人民幣掛鈎。
 
  高盛亞洲聯席經濟師馮殷諾向香港媒體表示,目前聯滙的最大貢獻是將經濟、金融的不穩定風險減至最低,以確保數年後政府順利交接。不過,香港亦需付出代價,最大的風險是通脹和通縮大起大落。至於港元與人民幣掛鈎,則似是中港融合難以避免的趨勢。不過他認為,若港元與人民幣掛鈎,其過程亦非常漫長。 
  
  曾擔任前美國聯儲局主席格蘭斯班研究團隊一員的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師龔方雄認為,未來港元與人民幣並存,但香港或須在宏觀經濟政策上與北京協調。 

  曾蔭權昨天建議,香港應研究加強港元的國際地位,有銀行界人士表示,目前港元在國際市場不算普及,出入口或轉口業務若以港元為結算單位,所賺取的滙兌收入極為微薄,故此港元國際化實存在一定難度。 
  
  曾蔭權表示,希望可增加人民幣在香港市場的活動率,例如把中央外借的貸款以港元作為結算基礎;同時,香港亦適合作為開放人民幣政策的試點,其中包括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進行人民幣清算等工作。 
  
  工銀亞洲董事及副總經理黃遠輝昨天表示,若港商採購貨品,只限於糧油或成衣等產品,並用於本土銷售,可考慮以港元作結算單位;然而,若港商僅屬中介人,把產品轉口到外國市場,轉用港元在內地採購,可賺取的滙兌收入極為微薄,反會帶來不便。 
  
  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黃漢興表示,現在香港銀行吸納的人民幣存款,須回流內地銀行體系,暫未能用於香港銀行在內地分行的貸款業務之用,他期望人民幣業務範疇可再擴闊。他承認,內地監管機構可能有其他顧慮,例如須面對內地貨幣供應等複雜問題,故此有必要詳加研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