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國經濟下一步會怎麽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2 06:51:26  


  中國經濟的現狀及分析 

  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中,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路。今天中國經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值是2.2兆美元。若以PPP(購買力評價)來計算,中國GDP實際上已經名列世界第二。到2013年,中國經濟以美元計算會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今天中國股市在世界排21位,但到2013年,中國股市應該是世界上三大股市之一。 

  但中國經濟又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銀行體系儘管得到國家大量注資,不良資産比例出現明顯下降,但是銀行體系的商業運作模式還沒有達到世界標準,新的不良資産隨時可能出現,可能危及到中國的長期繁榮和穩定。中國至少還有2億人處於失業或就業不足狀態,就業壓力會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持續下去。人民的收入差距,包括城鄉之間和城市之間,都在急劇擴大。今天的中國人基本上沒有社會保障體系,我們進入老年後,指望的不是國家福利而是自己的錢包和子女的錢包。 

  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12年前的中國。1994年,香港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有一個香港經濟分析師,而這些分析師祗花他們10%的時間順帶研究一下中國經濟問題。今天,幾乎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有中國經濟分析師,他們大部分人同時也是區域的首席經濟分析師,手下有一個團隊專門研究中國經濟問題。 

  爲什麽會發生這種變化?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不過是美國經濟的20%,;但換個角度看,去年世界經濟的增長爲4.9%,其中1.4%來自中國,美國的貢獻爲0.7%,日本的貢獻僅爲0.2%。換句話說,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牽引力,超過了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牽引力的總和。中國的城鎮化勢頭,在以每年建造兩個波士頓城的速度進行;世界上每年生産鋼鐵的40%和每年生産水泥的60%,被使用於中國這片土地上。中國需求是刺激德國、日本經濟復蘇的主要拉動點。可見,中國需求已經成爲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火車頭。 

  中國經濟是怎麽崛起的?有些因素是大家熟悉的,但有些因素未必很清楚。 

  中國神話中講得最多的是工資。中國製造業的工資,大約是馬來西亞的1/3,而馬來西亞是日本的1/10;中國工資是墨西哥的1/3,而墨西哥是美國的1/10。換句話說,中國製造業工資與世界一流發達國家的差距,大約是1:30。工資優勢是外界對中國經濟騰飛歸結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很少被人提出,那就是中國的資本成本非常低。中國的利率水平很低,我們今天放在銀行的儲蓄祗拿百分之二點幾的利息。除去通貨膨脹和利息稅,錢幾乎是白白地放在銀行里。從銀行角度看,大量的資金貸給了不應該貸給的企業、項目。且不說貸款利率與風險之間不成比例,很多的貸款項目虧了,項目主管人走了,銀行的不良資産也就不瞭瞭之瞭,最終還是納稅人來買單。換句話說,中國的資本成本非常低,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基本上是“儲蓄人資助投資人”的過程。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我們在工業上的過度投資、産能過剩才從一個産業向另一個産業、再向下一個産業轉移。資金過度便宜,是中國工業化快速前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基礎設施的變化。在過去幾年原材料價格大漲,但中國出口商的出口價格漲得有限。當然中間有一部分是出口商用自己的利潤頂替掉了,但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基礎設施的增加、通過生産力的提高來解决的。五年以前,在東莞一批貨從出廠到裝上前往美國西海岸的貨輪,整個過程需要12-15天的時間,而現在祗需要3-5天時間。我認爲,基礎設施的大幅度改善,道路、港口、電力供應效率的提高對中國生産力的提昇、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原因是,中國有一個非常濃厚的“以GDP爲中心”的政治文化。地方官員如此注重GDP,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幾乎是看不到的。GDP本位的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就非常有興趣、有積極性去發展GDP。上述這4個因素,都是中國經濟過去20年發展的重要貢獻因素。 

  下一步會怎麽走 

  有三個比較大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農村的發展。今天中國城鄉之間的差別,對經濟發展來講,猶如一條長腿、一條短腿一樣,已經開始拖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的後腿。同時,它對中國社會的整體安定帶來了直接威脅。因而,現任領導人把“三農問題”提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程度。 

  第二,資産昇值在中國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在過去20年,經濟的增長和生産力的提高在資産價格上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但在今後十年,資産價格會出現噴泉式的上昇。 

  第三,金融改革進入一個全面攻關的階段。今後5年,銀行的改革、資本市場的發展、匯率改革、資本項目的開放,應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也是經濟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 

  根據研究,從以美元計算收入分配來看, 1999年時,中國人均收入大概有10%在1200美元左右。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大概有4000美元左右。 

  從消費來看,今天美國佔世界消費的32%,中國僅佔3%;而到了2014年,美國佔世界總消費的28%,而中國能佔到11%。換句話說,美國基本維持了一個相對强勁的增長,但是由於中國需求的逐步擴大,尤其是個人消費的增長,中國會成爲世界總消費的第二大國。如果從當年的增長來看,預計2014年--2015年世界的訂單中有22%是來自中國。到時候跨國集團所收到訂單的中,5000多億美元來自中國,美國大概是2600多億。到2014-2015年時,中國不僅是世界的生産大國,同時也成爲世界消費大國。 

  中國近期經濟政策的分析 

  4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加息。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一系列的金融緊縮措施出台,包括對銀行儲備金率的調高,以及對銀行貸款的行政干預。這些措施對中國經濟、對中國房地産會有什麽影響呢? 

  簡單的答案是:零。 

  中國今天的資金流動性處於一個極其寬鬆的環境。利率水平、貨幣環境基本維持在4年前抗通縮的水平,但是經濟情况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從一個極度寬鬆的環境,拉回到一個中性環境,需要時間。美聯儲加息16次,今天美國的房地産價格還在上漲;相比之下,中國人民銀行不過加了兩次息。通過加息來調整目前這個經濟週期,就象從一個滿溢的水池里舀出兩勺子水而已。對於整體的貨幣環境的改善,幷不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國的貸款利率至少要上昇3%,而存款利率至少要上昇2%,才能够把利率拉回到中性水平。祗有在此之後,利率政策才會對經濟活動産生直接的抑製作用。 

  今天的過度投資,基本集中在兩個領域:基礎設施和房地産。 

  不過,基礎設施投資是一個好的投資,中國的基礎設施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基礎設施的投資對於提高中國生産效率,對於把增長從城市移向農村、從東部沿海移向內陸地區極其重要。我認爲,即使是投資出現反彈,北京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打壓。 

  唯一需要下壓的是房地産,而政府對房地産的態度也是左右爲難:一方面政府不希望房價漲得太快,但另一方面又必須要有這麽一個經濟增長的動力。房地産是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也是地方財稅的主要源泉。國務院的六項房地産措施,好象是在晴空中打了一個雷,但是雷後下不下雨,下多長的雨,目前幷不清晰。 

  中國的真實情况是:把錢存銀行,不過2%的利息,除掉了通貨膨脹,除掉了利息稅,等於白白把錢存在銀行里;如果把這些錢放到房地産中,至少你的租金回報有4-6%。如此貨幣環境下,炒樓是正常的――別怪地産商,也別怪什麽炒民,問題出在人民銀行上。祗要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上不出現一個重大轉變,我認爲過度流動資金帶來的熱錢、炒作祗會加速,不會减速。以目前的情况來看,我相信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祗會小打小鬧地搞一下。全中國的房地産在今後18個月會出現一次相當迅猛的上漲。到時候政府又將面臨一個新的煩惱: 2008年奧運會在即,政府總不能在奧運會以前把經濟打壓下去。所以,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這兒貼一塊膏藥,那兒貼一塊膏藥,直到奧運會結束爲止。 

  我認爲,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况是,中國經濟在奧運會以前一直維持著一個相當高速的發展,直到奧運會後中國經濟會出現一次比較大的跨年度調整。 

  真正解决房地産的問題,不在於加息,不在於提高首付比率,甚至不在於政府的信貸政策。我認爲解决房地産問題的關鍵,是加稅。一年以前稅收手段,曾在兩個月內將上海的房地産從沸點降到冰點,其定點殺傷力非常明顯。 

  從總體經濟的形勢來看,我們估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是10.1%。政府針對房地産市場出台措施,可能放緩成交量,但未必對房價構成重大打擊,對增長的影響也有限話如果明年房地産不出現大的調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接近12%。 

  人民幣匯率展望 

  至於人民幣昇值的問題,北京和華盛頓聯合一起演了一場雙簧。中國政府幷不希望人民幣大昇,這個大家都知道,我也沒必要多解釋。但爲什麽布什政府也不希望這樣呢?這和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美方言論是不一樣的。別忘了,美國財政部許多高官都是經濟學家,而且是非常優秀的經濟學家。其中一位講到:“人民幣如果昇值20%,可能對墨西哥有利,可能對馬來西亞有利,但幫不上美國的中西部。”道理很簡單――美國今天的生産成本和中國的生産成本差得太大,那麽中國的人民幣昇值祗能够把美國對中國的訂單推向墨西哥、馬來西亞以及其他國家,却未必真正能幫到美國的就業。 

  今天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與25年前日本和美國的貿易戰有著本質的不同:25年前,你我之間壁壘分明,美國人對壘的是本田、東芝;今天80%中國出口美國的産品,與美國的企業有著直接的關聯,訂單來自戴爾、摩托羅拉、沃爾瑪、玩具反斗城。一個巴芘娃娃在美國的零售價格是19.99美元,可是中國製造商祗賺到50美分,剩下的利潤全部在美國人的兜里。這些人絕對不會在電視前面說,我們把就業機會移到中國去了。但在幕後,在國會山的遊說上,他們的實力非常强勁。我把布什在人民幣問題上所做的事情,叫做“光叫不咬”。他是行政當局,他必須維護美國的利益,他一定要叫,而且一定要被選民看到他在叫。但是如果真的“咬”下去,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人民幣大昇值,必然帶來中國商品價格在美國市場的上昇。一旦漲價,受傷害的不僅是中國出口商,還有美國的消費者/選民。 

  來源: 財經時報 作者: 陶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