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中國不必盲從國際加息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7 11:34:22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中國不必盲從國際加息潮”的社論,指出日前日本中央銀行提高隔夜銀行拆息四分一厘,並把官方貼現率由零點一厘提高到零點四厘,正式宣布漫長的零利息及通縮時期結束。這也表示以歐、美、日為主的發達經濟體系,已全面進入加息周期,對全球市場將有一定影響,並很可能引領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的調整階段。

  社論表示,日本加息醞釀已久且早在預期中,故加息後日圓對美元不升反跌,而國際市場亦已在六月開始較大幅調整,日圓加息只是加深了此輪調整深度。此次加息乃近六年來首次,上次在二○○一年八月加息後,因網股泡沫爆破而隨美國減息。加息的客觀條件在近月漸次成熟:至六月,日本經濟已持續五十三個月增長,首季增百分之三點一更遠勝預期。六月的消費物價成為連續第七個月上揚,失業則創八年新低,而當月銀行貸款增長亦為十年來最快。

  加息後日本利息仍是G7發達國中最低者:在六月美國聯儲局進行連續第十七次加息四分一厘至五點二五厘,歐洲央行亦加息四分一厘至二點七五厘,為去年十二月來第三次。很明顯,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加息周期已全面鋪開。引人關注的是這表示“平錢”時代終結,影響料將深遠。特別是零利率的日圓,多年來已成為投資者的低成本炒作彈藥,如對沖基金便用來進行全球性的股、債、房產及商品投機,從中牟利。當全球資金供應收緊及流動性下降後,炒風將會降溫,但也可能引發資產泡沫爆破及市場波動,對實體經濟如民眾消費、企業投資及國際貿易等,亦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社論稱,日圓加息對東亞及中國的影響尤須關注。早前已有海外分析指,東亞地區可能受到國際加息潮,尤其日圓加息的重大打擊。全球資金流動性下降,將令游資從東亞等新興市場抽走,促使經濟景氣轉差,甚至引爆資產泡沫,而同時會令引入直接投資的難度增加。不少國內外評論還指人民幣加息及升值壓力將隨之上升,不利中國經濟維持高速發展。此外,若全球實體經濟受壓亦不利中國出口。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國際加息潮的正面效應。如果加息引致國際資金流動性下降,則興風作浪的游資將隨之減少,對人民幣升值及中國房地產的投機自然降溫,有助中國經濟走上更健康的發展道路。即使有資金流出,或出口隨國際市場需求放緩,對中國經濟稍起冷卻作用亦非全無好處。同時,如日本加息顯示經濟轉旺,對中國產品將有更佳的吸納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及海外炒得很熱,人民幣實際上沒有很大的跟隨外國加息的壓力。中國仍保留不少跨境資金流動的限制措施,減弱了國際金融傳導機制。且中國經濟規模巨大,加息與否主要還是決定於本國狀況。由於六月的貨幣供給及信貸增幅放慢,加息的緊迫性已隨之轉弱。何況維持人民幣低於外幣的息差,更有利於減低升值預期及投機意慾。總之,中國無必要盲目跟從國際加息。

  社論最後表示,無論如何,對國際加息潮的影響也不宜過分誇張,看來近期的衝擊不會太大。原因是美國加息周期經過兩年後已接近見頂,歐洲、日本亦不會急速加息,日本官員更表明今後仍將維持低息格局。顯然,日本不想因過度加息影響經濟復蘇,及促使日圓大幅升值。近期美國經濟及房地產均有放緩跡象,大可緩和國際的通脹及加息壓力。與此同時,東亞的經濟環境比當年金融風暴前為佳,再發生大震盪的機率也低得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