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台灣泰國匈牙利,扁失政敗德最嚴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3 09:38:32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在台灣紅衫倒扁運動燎原之際,東歐的匈牙利傳出民眾因不滿總理說謊而演出激烈暴力抗爭,泰國則發生軍事政變,總理他信流亡英國。

  台灣、泰國及匈牙利發生的事件,都標示著同一主題:人民對惡劣執政者的不滿已到忍無可忍的地步,而既有體制又無法對敗德者作出有效制裁,民眾或第三勢力只好透過非常手段討回正義。 

  社論說,但觀察三個地方的政治事件,卻又呈現迥異的發展。匈牙利總理賈爾契沙尼在競選時謊報政績,這比起陳水扁的失政和貪瀆,不過是小巫;但匈國民眾聽到他親口自承說謊,發現他的諸多競選承諾不過是狡飾之詞,再也無法按捺。這波抗議演成嚴重的警民衝突,打得頭破血流,卻仍未能撼動賈爾契沙尼的執政地位。 

  相形之下,西方國家視為民主大忌的泰國軍事政變,卻反而以和平的方式完成,將失去民心卻又戀棧不去的總理趕下台。儘管美國和歐盟相繼提出譴責,但由於政變不僅獲得泰皇蒲美蓬的認可,更得到八成泰國人民的支持,大大消減了政變“非民主”及“不正當”的疑慮。 

  匈牙利的群眾流血衝突,與泰國不費一槍一彈的和平軍事政變,在民主國家看來是極為倒錯的景象,卻因為不同的政治情境,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足跡。該被譴責的軍事政變,卻反能獲得民意支持,其中關鍵,在它實現了人民期待的政治正義,至少,這兌現了泰國人民好幾波示威的訴求。 

  社論指出,台灣群眾倒扁行動已持續半個月,比起匈牙利的群眾抗爭運動,人數經常多至數倍甚至數十倍,仍保持秩序井然,這顯示了台灣公民的民主素養。比起泰國,台灣各項政治行動都維持在體制內進行,陳水扁出訪亦從來無需憂慮甚或防備軍事政變,這也顯示了台灣民主體制根基的厚度。

  但是,倒扁民眾的節制和理性,從另一個層面看,其實也是台灣人民掙脫不了虛偽民主羈絆的苦情;它所反射的,則是職業政治人物的冷血和殘忍。

  試想,台灣的藍綠對峙已經持續六年,朝野政黨均無意解開此一僵局,反而顯然是在利用這個局面。如今,陳水扁府邸弊案累累,執政黨不試圖矯正錯誤,反而上下一味曲意迴護,不惜陷斯土斯民於絕望。更惡質的是,當民眾走上街頭自力救濟反貪倒扁,執政黨竟還煽動支持者進行暴力恫嚇,將街頭變成人民相互鬥毆的戰場。這樣居心冷酷的執政者,除了滿口“愛台灣”,豈有真實的民主信仰?

  社論說,要論撒謊,陳水扁比起賈爾契沙尼撒得更兇;要論貪瀆,他汙錢的手段比塔信更難看。陳水扁至今還能作安然自若狀,這是因為多數台灣公民還相信民主和理性,希望能透過體制內的和平手段讓他下台;但陳水扁卻厚顏躲在少數鷹犬及暴力支持者的拳頭下,假裝自己仍是受擁戴的。

  在三個地區中,陳水扁的失政與敗德最嚴重,也是台灣公民表現得最理性與節制。這也就是前述所謂的台灣人民的“民主苦情”,因為台灣民眾要用最節制的民主手段,來訴求一位無恥的領導人下台,那真是一條艱辛的漫漫長路。 

  政治人物皆對權位眷戀,從陳水扁到他信、賈爾契沙尼皆如此;但憤怒的人民一旦動員起來,風雲變色,使得失政敗德的當權者顫慄。對台灣而言,倒扁運動能否以毅力和理性寫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民主模式,不僅考驗著凱道上的群眾,也考驗著朝野政治人物。 

  他信在流亡抵達英國時,露出輕鬆的神色,還稱自己將享受一段“應得的悠閒時光”。這個景象,或許能給陳水扁和民進黨一些不同的啟發?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