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泰國政變 突顯他信與國王矛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4 11:53:05  


  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澳門《澳門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泰政變突顯他信與國王矛盾”的社論,指出九月廿一日,被政變剝奪權力的泰國總理他信在英國倫敦首次發表聲明,呼籲泰國盡快展開大選。此前一天,被認為將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泰國國王普密蓬已經發表聲明認可政變。泰國國內民調也顯示,八成民衆支持政變。隨着對泰國政變合法性的質疑逐漸消除,他信重掌政權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小,他信不得不在倫敦開始政治流亡的新生活。 

  社論表示,廿二日,泰國政變後成立的“政改團”舉行了正式儀式,宣讀泰王普密蓬對政變領袖頌提的任命書,並通過電視轉播。國王的任命書指出,他信擔任總理期間,管理混亂,腐敗橫行,給國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和困擾。 

  因此,以頌提為領導的“軍方、警方和民衆”共同決定從他信手中奪回政權。“政改團”對他信政府的腐敗調查已經展開。一般認為,給他信定罪是必然的,否則無法顯示此次政變的合法性。 

  社論指出,泰國軍方在政變推翻他信後,發表聲明指責他信“欺君犯上”,可說是公開點明了這次政變的眞正原因,也突顯了他信和泰王普密蓬之間積累已久的矛盾。但所謂“欺君犯上”究竟是指甚麼?據最近泰國知識分子之間流傳的說法,他信近年致力沖淡王室在官僚中的影響力,又安揷自己人任軍方要職,王室消息人士認為他是預期“後普密蓬時代”將至,欲藉此鞏固自己在新泰王時代的勢力。 

  隨着泰國軍方暫代臨時政府的角色、物色人選出任過渡總理,國王普密蓬實際上已透過他的軍方代理人,完全控制了整個國家。頌提在王宮覲見泰王的全國電視畫面,其用意很明顯是要向國民表達一個信息,那就是軍方今次逾越憲法之舉,背後有國王的默許。 

  社論分析,表面看來,政變推翻民選的看守政府、廢除一九九七年的進步憲法、佔據全國廣播頻道、拘留與執政黨相關的政客,都是泰國民主的一大退步。 

  起碼,這就是傾湧而至的國際社會反應。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作出溫和譴責,說“不應鼓勵這種做法”。國際人權組織亦譴責軍方之舉,人權觀察亞洲主任亞當斯道:“他信治下的泰國無疑嚴重踐踏人權,但取締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也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社論指出,因出席聯合國大會會議而身處紐約的他信,原本可以利用這個國際場合和國際輿論,作為譴責政變、支持他重返泰國和競逐十一月選舉的理據,但事實是他信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跑到倫敦去會見女兒。這表明他信很清楚,發動這次政變推翻他的是國王而不是軍方。 

  主流媒介曾廣泛解讀,以為是他信家族今年一月涉及股票交易違規、未繳稅而以十九億美元把西那瓦集團四成九股份出售給新加坡淡馬錫集團的做法,催化了這股強大而和平的示威浪潮。其實相反,最初觸發連串示威的,是傳媒大亨林明達率先指責他信對王室不忠的爆炸性言論,後來各方利益團體才紛紛加入行動。 

  社論分析,由於他信強大的泰愛泰黨可能被合法解散,似乎現在泰國勢將重返主導九十年代的泰國民主政治模式。對上一次政變在一九九一年發生,一九九二年血腥街頭示威後恢復文人政府統治,其後政壇就由幾個具競爭力的中型政黨主導,成為貫穿整個九十年代的搖擺聯盟政治特色。 

  他信離開政壇,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樞密院和王室安心地部署改朝換代,維護王室在泰國社會的中心地位。泰國民主歷史顯示,這個國家經常是以退一步、進兩步的方式,今次有王室撑腰的政變,也沒偏離這傳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