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世界日報:日新首相上任後 中日關係如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01 12:37:06  


  中評社香港10月1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日本新首相上任後 中日關係如何”的社論,指出日本國會26日召開臨時會,推選自民黨新總裁安倍晉三為日本第90任首相。安倍隨即組成17名閣員的新內閣,除外相麻生太郎留任外,全是新面孔。

  社論指出,日本新首相上任之後,中日關係將會如何發展,是各方注目的焦點。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望日本新一屆領導人,能夠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和發展作出建設性努力,中方願意與日方一同為此共同努力。中國這種態度,可說坦坦蕩蕩,非常率直。

  此外,秦剛表示,希望安倍在發展亞洲外交的問題上言行一致。至於中日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時機和條件問題,秦剛表示,中方在此問題上的一貫立場沒有變化。那就是等於告訴安倍,如果他仍然像小泉一樣,以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來傷害所有2次大戰受日軍侵害國家的自尊,中日關係自然不可能改善,中日領導人會晤也變成沒有必要了。

  社論表示,安倍晉三上任前,並未說明他上任後會不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但他說過若要去參拜,也將會暗地裡去。而且,傳說他已曾暗地裡去參拜過1次。以前即使去過,可以既往不咎,因為當時他還沒有當上首相,屬於個人行為。如今他當了首相之後,並已看到小泉參拜靖國社神搞到今日這種情形,中日領導人無法召開峰會,中日貿易關係倒退,世界輿論紛紛譴責日本政壇右翼勢力的猖狂,在這種情況下,安倍即使是個不折不扣的“鷹派”,也不能不在這個關鍵時刻,考慮本身一舉一動所造成的震撼影響,而對參拜靖國神社行動考慮再三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內閣名單中,安倍只留下麻生太郎連任外相。這是安倍聰明的地方,也證明安倍不想學小泉那樣,以參拜靖國神社自認是個“英雄人物”,而置國際輿論及國家經濟損失於不顧,所以他留下一個“知華派”麻生太郎當外相;麻生太郎是安倍競逐自民黨總裁的對手,支持率排名第2,幾乎可以取安倍地位而代之。安倍不怕麻生聲譽高,留下麻生來幹他的外交老本行,正因為麻生與中方關係良好,他不贊成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並以本人不參拜靖國神社為競選的承諾。

  社論表示,安倍用一個中方能接受的人當外相,說明他重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想利用麻生這位“知華派”來修補中日關係。由這一點看,最少在目前來說,相信安倍不會像小泉那樣偏執頑固,堅持對日本有害立場而自以為是。

  所以,在日本新內閣成立後,中日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慢慢改善,這應該是常識內的問題,若又出問題,那是意料之外了。

  安倍上任後首次會見記者時,也一再強調中日關係之重要,表示日本將進一步密切與鄰國中國、韓國和俄羅斯等國的關係而努力。談到中國關係,安倍稱,和平發展著的中國,對日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國家。他認為中國的發展對日本是1個很大的正面因素。

  社論指出,安倍在談到其外交政策時,首先強調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指此為日本外交的基礎,將進一步予以強化。安倍說這句話,似是在提醒其他的亞洲國家,須看得見美日同盟中日本的地位。當然,這種交纏式的關係,中國看得很清楚,因為中國也與美國建立了更重要也更複雜的關係。

  中美、中日、美日這3重相互交纏的關係,在在影響著亞太地區的安定,相較之下,中美關係要比中日關係複雜得多。中美本來是敵對的,意識形態不同的,但終於在形勢所迫之下和平相處,這是經過長達30年的時間考驗,過程極不簡單,而雙方都辦到了。儘管意見時常極端相左,而終不致出事,主要是中美關係之中,在各個方面都設有協調機制,有事通過機制磋商協調,故擦槍走火的危險性少之又少。

  中日之間目前的問題,是雙方在许多問題上都缺乏協商機制。當年連戰費都不必賠償,於是雙方在许多問題都未設置協商機制,遇事互相指責,無從解決問題,故擦槍走火的危險性極高。所以今後中日關係要獲得安全保證,應在各有關方面建立協商合作機制,隨時互通訊息,消除危機,這是極為重要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