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兩岸論述 蘇、謝區隔陳水扁的法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09:14:56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特稿分析島内政治最新發展。主要内容如下。

  陳水扁的民意支持度低到兩成,對任何一位有志二○○八「總統」大選的民進黨政治人物而言,都是一大負債。事實上,蘇謝等人早想區隔扁路線,重點其實在於他們倆人能提出什麼樣的兩岸新論述。 

雙重要求 並存於民意 

  台灣的民意一直有兩面性,一條是呼喊台灣主體性的縱軸,一條則是要求兩岸和平繁榮的橫軸;陳水扁連任成功,一度將「台灣主體性」推向史無前例的高峰,不過,兩次競選「總統」失敗的連戰,卻也因一趟兩岸破冰之旅登上其從政生涯高點。兩種現象並存於台灣社會,不僅顯示民意如流水,更代表任何有志於「總統」大位的人,都不可在這兩項價值偏廢於一隅。 

  誠如謝長廷所言,在兩岸關係上,綠營長於「主體性」,藍營則強調其「開放性」,兩者其實絕非不可得兼。只是,這十幾年來台灣政治不斷激化,使藍綠陣營各自往兩極端發展,並不斷標籤化對方,終造成台灣社會的分裂。 

  謝長廷是民進黨內的智多星,也是民進黨內少數有論述能力的政治人物,他發起「看好台灣」運動,批評扁的「終統論」危及台美互信關係,都算是與扁區隔的起身炮。但所謂有主體性的開放政策是什麼?具體的政策主張何在?都還有待釐清。 

  蘇貞昌以拚治安的實事內閣自我期許,但在面對中共釋出十五項對台新措施時,蘇以「有利於台灣的就推動」回應,明顯有別於扁呂的惡言相向。不過,蘇揆就任至今從未針對兩岸議題提出完整論述,在既有的扁路線與國民黨兩岸主張之間,蘇修路線是什麼?同樣有待驗證。 

修正路線 綠政治大戲 

  對民進黨而言,此刻早已進入所謂的「後扁時代」。相較於陳水扁基於權力危機而全面退守至基本教義盤,蘇謝等後扁領導人如何與扁對抗區隔,以何種的幅度將兩岸路線往中間修正靠攏,將是未來兩年民進黨內部的政治大戲。 

蘇力卸包袱 找回好民進黨 

  兩岸經貿上的「蘇修效應」讓台股一舉衝破七千點,行政院高層昨天表示,蘇貞昌從未有與陳水扁路線切割的想法,但蘇希望透過實事內閣的精神,累積執政風格,把這六年民進黨執政包袱,一件件地卸下來,「找回失落,回到好的民進黨。」 

  對於謝長廷將在民間推展「看好台灣」運動,政院高層指出,重點其實不在於謝長廷,重點在於整個執政團隊要做好,民進黨還是執政者,焦點不回到民進黨執政面,不是很奇怪嗎? 

  外界解讀蘇貞昌有意在兩岸政策上走自己的路,與扁區隔;政院高層表示,執政風格是長期累積的,沒有自己的風格,卻刻意操作與特定人的區隔,根本做不到。他說,蘇貞昌是民進黨陣營裡當過最久地方行政首長的政治人物,現階段的蘇不會做大動作,而是靠一點一滴,來累積自己做事的形象。 

  他指出,這一陣子以來,民進黨被連串弊案指控打亂了執政的步伐,國共論壇又聯手想讓在野黨主導台灣的兩岸政策,政院團隊不去跟在野黨打口水戰,而維持戰略主動性,就是要奪回民進黨政府的政策主導性,這點府院雙方其實有高度共識。 

  政院高層指出,民進黨執政六年,累積不少包袱,諸如圖利財團,以及在兩岸政策相對保守的印象,蘇貞昌要做的,就是要「小心地把包袱卸下來,回到「照顧弱勢,嚴懲貪瀆、守護台灣」的民進黨執政價值,回到「遠財團,近人民」那個「好的民進黨」。他表示,諸如昨天再度召開全國地方首長治安會議以及調整二次金改的步伐,在兆豐金控及開發金控案中,維持適當官股比例,都是希望透過一件一件的政策來建立形象。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