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台商在長江三角洲投資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6 12:23:09  



  2、單一的垂直分工模式不能適應長三角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要求。長期以來台資在長三角投資生產的模式是所謂“兩頭在外”模式,即接單、研發、銷售均在台灣本島和境外,只有加工製造環節放在長三角。這樣一種垂直分工模式在早期加快了長三角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步伐,但隨著長三角產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際經濟競爭的加劇,長三角新一輪經濟發展必須通過掌握產業產品的高附加值、高技術環節,實現經濟發展戰略轉型來達成,而這就不能安于單一垂直分工的現狀,要把以往“發揮比較優勢”的“中國製造”轉化為“創造優勢”的“中國創造”。目前,長三角已成為跨國企業中國角逐的主戰場,據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對全球1000強跨國企業調查,近47%的跨國企業準備在2005—07年對長三角進行直接投資,遠超過珠三角的21%和環渤海經濟圈的22%(2005—07年跨國公司對華產業投資趨勢調研結果,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海峽科技與產業》2005年2月)。長三角要以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利用跨國公司建立後發優勢,在結構調整中重構競爭優勢,爭取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謀求更大利益。因此,逐步轉變垂直分工格局成為當前長三角新一輪產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台資為了避免在長三角新一輪產業調整中被邊緣化,必須向兩岸產業功能性分工方向轉型。

  3、集中製造業投資不利台資全面參與長三角新一輪經濟發展。台商對大陸投資集中在製造業,長三角也不例外,這裏既有兩岸長期維持單一垂直分工模式的原因,也有大陸第三產業開放有限的因素。但隨著長三角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全面推進,台資企業如果不能在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零售批發、物流、諮詢、醫療等行業內深入發展,必將影響到台資製造業和大企業在長三角的全面進入,難以長期地參與長三角新一輪經濟發展。

  台商投資前景

  1、台資與長三角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共同培養產業競爭力。推動長三角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動力首先是技術進步,台資可以多種形式參與長三角構築技術創新體系的進程,共同營造長三角產業技術進步的良好環境。台資與長三角的技術創新合作可圍繞低端技術產品加工、產品標準化生產、產品的設計製造、自主品牌製造四個產業層面進行。台資企業既可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通過技術轉移、技術溢出等多種方式開展與長三角本地廠商的技術創新交流,也可與長三角科研機構、企業共同開展專項創新技術合作研發。長三角則要建立起技術創新產業化市場機制,以符合市場規則的方式與台資企業展開技術合作,合作的方式包括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的技術合作、技術交易或共同籌資,或技術入股成立獨立法人的科技股份公司等等。相較於台資設立非企業法人組織形式的研發中心,長三角應採取政策性措施,鼓勵台資設立企業法人組織形式的研發中心,因為非企業法人研發中心主要是依附於台灣母公司的大陸子公司的下屬研發機構或母公司研發中心的分支機搆,採取的是技術內部化轉移的方式,技術轉移和技術溢出效應有限。而設立獨立企業法人的研發中心,有助於增強研發機構的知識創造效應,從單純的為母廠商本地化服務轉化為核心技術開發,也有助於這些研發中心出於開拓市場需求,而與長三角本地企業開展更緊密的技術創新合作。為此需要長三角地區建立鼓勵台資設立獨立企業法人創新研發中心的優惠政策體系,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的認定、稅收優惠、資金人員進出境的便利性安排、設立創新研發中心園區、建立技術跟蹤與擴散的市場化機制、培育技術貿易的市場競爭環境等等。

  2、台資有了進一步開拓長三角市場的空間。台資企業的品牌塑造一直是比較薄弱的,台灣品牌在中國大陸,包括長三角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僅低於歐、美、日,也低於韓國。隨著國際大企業角逐中國市場的加劇,台資企業將面臨著嚴峻考驗。在長三角的台資企業中,真正在大陸市場有影響的台資品牌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如頂新國際、統一企業、元祖、克裏斯汀、旺旺食品等。在台商優勢的電子消費品市場上,台資產品的品牌地位甚至不如某些大陸品牌,如ACER,儘管其品質不輸DELL或IBM,但大陸消費者都認為其品質連國內品牌也不如,導致全球年銷量500萬台的ACER在大陸年銷量只有幾十萬台左右。台灣高科技企業長期以來以代工為主,只需面對一家客戶,做“少樣多量”的產品,無需直接面臨整個銷售終端市場。因此在如何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開發差異化產品(少量多樣)、如何推廣自有品牌知名度、如何建立廣泛有效的銷售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等方面都存在著先天不足。新品牌的樹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選擇好領域和市場,電子資訊業是台灣的強項產業,而中國大陸則是未來全球最重要的電子資訊產品市場。以行業資訊化IT為例,據中國商務部研究,未來三年(05—07年)中國大陸行業資訊化投入總體增長近50%,到2007年中國大陸行業資訊化IT的投入將由2004年的2549.8億元增長到3817.4億元。因此未來台灣電子資訊行業在中國大陸的市場潛力是十分巨大的,而長三角作為中國大陸最富有經濟增長動能的地區,其市場發展必領先於整個中國大陸市場,其發展潛力也必領先於大陸整體之市場潛力。台資明基企業採用自有新品牌BENQ,立足長三角,打造品牌知名度,開展品牌推廣和渠道佈局,短短一、二年內在電子消費品市場領域內站穩了腳跟。未來台灣高科技企業若希望借助中國大陸龐大市場培育自有品牌,進而角逐全球市場,更需與包括長三角在內的大陸本土廠商合作制訂共同技術標準,通過長三角不斷增長的市場共育有競爭力的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推動長三角成為全球高科技市場的產品、技術供應中心。

  3、台資要積極參與長三角現代服務業發展。在長三角新一輪經濟發展中,製造業與服務業是推動經濟騰飛的兩個引擎,在長三角經濟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必然會要求有國際水準的現代服務業與之相適應,而隨著台資製造業的不斷發展,台資企業對現代服務業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就為台資參與發展長三角現代服務業提供了巨大空間。台灣的服務業佔台灣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高達68%左右,而佔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1)批發、零售和餐飲業;(2)金融保險業;(3)房地產業。由於台灣的服務業主要是內向性服務業,因此其進軍大陸的速度遠遠落後於製造業。但其滲透大陸社會生活的能力還是十分強大的,目前上海地區三分之一大賣場為台資擁有,同時台資還廣泛進入房屋中介和便利店等社會服務行業,這與台資服務業在台灣本島的分佈情況相類似。未來應鼓勵台資開拓現代服務業領域,根據國際直接投資60—70%向現代服務業傾斜的特點,逐步開放長三角現代服務業領域,大力吸引台商向金融保險、物流、電信、醫療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投資,借助台商的現代經營方式、服務技術和資金優勢,通過引進競爭機制,推動長三角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11月號,總第9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