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後春潮湧: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十五年感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9 09:07:55  


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十分活躍、持續不斷。
      作者:周建閩 (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

  8 月,熱浪滾滾。和天氣一起發燒的,還有兩岸的新聞人。 1991 年8 月12 日 ,兩位元大陸記者——郭偉峰、範麗青首次踏足臺灣的土地,打破了凍結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厚達 42 年的堅冰,開啟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首頁。光陰荏苒,值此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十五周年之際,筆者作為多年從事臺灣及兩岸關係新聞報導的傳媒工作者,作為親身參與、實踐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一分子,深刻地感受到十五年來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所產生的重大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於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992 年9 月5 日 ,首批大陸記者採訪團一行18 人應臺灣海基會之邀赴台訪問,筆者有幸身列其中。這是繼郭、範一年前訪台後,第一批大陸記者團正式訪台,對於促進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意義重大: 
 
  首先,這是臺灣准官方的“海基會”正式邀請的首個大陸媒體訪問團,開啟了大陸媒體集體赴台訪問的先河。 

  其次,訪問團成員涵蓋大陸各主要媒體,除通訊社、報紙、雜誌社之外,還有二家電臺及一家電視臺;團員均為各家媒體的資深記者,其中不少人後來在所任職媒體中擔任重要職務,如中央電視臺副台長張長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台長王求、光明日報副總編輯翟惠生、新華社台港澳部主任端木來娣等,通過他們的訪台及與臺灣相關對口媒體接上關係,有利地促進了大陸新聞界與臺灣新聞界的交流與交往。
 
  第三, 18 位記者在短短8 天7 夜的訪台行程中,發出數百條新聞,為大陸及海外數千家媒體所採用,傳播面之廣、影響之大可謂空前。十餘億大陸和海外的讀者、聽眾、觀眾第一次通過大陸媒體看到、聽到大量來自臺灣的報導,觸摸到真實的臺灣。 

  第四,臺灣民眾、各界人士和新聞界同行也通過此次大陸記者集體來訪,全面地瞭解了大陸記者精神風貌和新聞素養,有助於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與錯誤認知。比如在大陸記者抵台前,臺灣媒體刊出臺“新聞局”人士談話,擔心大陸記者能否客觀報導臺灣的情況;個別媒體還發表言論,誣稱大陸記者是“文化特務”,是來台摸底探路的。而大陸記者訪台後,這些擔心或歪曲均不攻自破了。大陸記者的表現,受到台新聞界一致肯定,絕大多數臺灣媒體均給與大陸記者正面評價。筆者本人也曾收到過一封臺灣讀者的來信,稱讚大陸記者報導客觀,“合乎記者身份”。臺灣官方人士亦正面評價大陸記者來訪,時任新聞局長胡志強表示“加強兩岸新聞交流刻不容緩”。 

  如果說,一年前郭、范兩位記者訪台是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破冰的第一步的話,那麼 18 位元記者訪台可謂兩岸新聞交流的第二大步。從那時起,兩岸新聞界的雙向交流交往開始逐漸步入正軌。

  破冰之後,春潮洶湧。自1992 年後,兩岸新聞界的各項交流交往日趨熱絡,媒體人士往來兩岸不絕於旅。僅以筆者當年所任職的中國新聞社為例,自 1992 年起每年接待臺灣媒體友人不下數十次,並與臺灣媒體合作舉辦各種活動。其中與中國時報合作舉辦“兩岸經貿變遷”大型研討會 3 次,而1992年在臺北舉辦的研討會,更是開兩岸媒體合作在臺灣舉辦大型研討會之先河。大陸方面先後有多位部長級高官與會,臺灣方面也有不少高層人士參與,兩岸產、官、學高層人士共濟一堂,商討的議題從兩岸經貿關係、經貿政策到兩岸金融合作、工商交流,甚至探討了浦東開發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的形成等重大課題,可謂盛極一時;有力地推動了兩岸經貿交流交往和兩岸關係的發展。 

  談到兩岸新聞雙向交流,不能不提到兩岸新聞界高層人士、特別是臺灣新聞界元老余紀忠、王惕吾等諸多前輩的大力推動與支持。沒有他們持之以恆、契而不舍的努力,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步伐就不會走的這麼快,也難以達到今天這樣的深度。十五年回首,幾位老先生都已仙逝。嗚呼,斯人已逝,風範猶存。前輩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和事業,我們兩岸新聞界的後來人應該牢記不忘,並將之發揚光大! 

  新聞媒體,既是傳遞資訊,溝通思想與情感的大眾傳播工具和平臺,又賦有輿論監督、引導民意的功能和責任。新聞與社會息息相關,新聞與政治密不可分。新聞媒體之間的交流、合作,特別是海峽兩岸之間的新聞交流合作,更是受到政治關係的影響與制約。 

  海峽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發展過程,也折射出了兩岸關係的發展過程。從 1990 年始至1995 年,正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1990 年9 月,臺灣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其後,又發表了“國統綱領”,成立了“陸委會”、“海基會”,負責處理兩岸事務並與大陸對口機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協商談判。正是在這樣的政治氛圍裏,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破冰之旅才有可能實現;首批大陸記者訪問團才能成行。 1993 年的“汪辜會談”及其後的一系列兩會商談,以及 1995 年“江八點”的發表,催生了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交往的春天,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大陸眾多新聞媒體負責人赴台訪問、大陸新聞機構赴台作專題採訪、兩岸新聞機構合作舉辦各種經貿、文化活動等一系列新聞交流交往活動蓬勃興起,蔚成高潮。
 
  可惜的是自1995 年下半年李登輝訪美之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兩岸新聞雙向交流也受到影響,臺灣方面原定的開放大陸新聞媒體赴台設立派出機構,長期駐台採訪計畫也一拖再拖,最後變為定期駐點採訪,且時間已是 2001 年了,距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破冰之旅已長達十年之久!這不能不令人遺憾。 

  筆者作為新聞工作者,值此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十五周年之際,衷心祝願兩岸新聞交流交往在未來能更上層樓,儘快實現兩岸新聞媒體互相派設分支機搆,長期駐地採訪;同時,也期盼兩岸新聞界的交流交往更加深入,達成合作雙贏的新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