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願兩岸新聞交流少波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9 20:57:03  


  全國台聯主辦的第二屆兩岸記者采風活動近日結束,近20名兩岸記者參加了這次以“保護地球,綠化家園”為主題的活動。這是近年來大陸舉辦的眾多兩岸新聞交流活動中的一個。距離1987年9月臺灣《自立晚報》的兩位元記者衝破重重阻隔來到大陸採訪,開啟兩岸新聞交流新篇章,已經整整18年。兩岸關係在顛簸中艱難前行,兩岸新聞交流也幾經波折。

  18年前,兩位元臺灣記者的到訪,在兩岸同時引起巨大轟動。大陸讀者對來自寶島的記者滿懷好奇,臺灣讀者則對他們的報導充滿期待,兩位元記者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4年後,大陸記者首次到臺灣採訪,也同樣引起兩岸人民的關注。此後兩岸新聞交流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成為兩岸關係進展的一部分。1993年,大陸開放臺灣記者到大陸不間斷採訪;2000年,作為民進黨當局的政績之一,臺灣也批准4家大陸媒體到臺灣駐點採訪。到2004年底,來過大陸採訪的臺灣記者累計已超過1萬人次,13家媒體獲准駐點採訪;到臺灣採訪過的大陸記者也有近500人次,獲准駐點採訪的有5家媒體。通過兩岸記者的大量報導,臺灣與大陸,揭開了彼此神秘的面紗。如果總結兩岸關係近20年的發展,新聞記者功不可沒。

  今年4月,記者再次成為新聞鏡頭前的主角———新華社與人民日報兩家媒體的駐點採訪被臺灣“陸委會”以所謂報導缺乏公正性為由宣佈暫停。這是兩岸新聞交流中的嚴重倒退,其結果必然損害兩岸真實、全面地交流資訊,影響新聞報導的客觀性、公正性。

  僅僅18年時間,兩岸間正常的新聞交流,卻讓記者如此頻繁地成為鏡頭前的主角。這種怪現象與其說是緣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不如說是緣於臺灣當局的虛與委蛇———不開放,難平輿論壓力;開放,卻又情非所願。當記者站在鏡頭前的時候,爭取的不僅僅是自己採訪的權利,更是在爭取兩岸新聞交流的權利。但是,正如擋不住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勢一樣,兩岸的新聞交流也非少數人的意志所能阻擋的。(2005年09月21日)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