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代表呼籲:兩岸新聞媒體交流應更趨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0 08:05:36  


  作者: 曾嘉 黃少華(中新社記者)

  臺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理事長趙怡二十九日在此間出席一場研討會時指出,新聞媒體的交流對兩岸關係發展起到關鍵因素,他並呼籲臺灣的主管機構逐步放寬暨修改相關政策、規定,以利兩岸媒體交流朝開放方向發展。 

  臺灣政治大學今天舉行“兩岸發展模式之比較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兩岸及港澳、美國、英國等地的八十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討論。趙怡首先作“兩岸傳媒交流現況與未來合作之展望”的專題報告。

  他分析說,目前兩岸在影音媒體的交往上呈現的是一種“政府冷,民間熱”的情況,儘管在電子媒體的相互落地問題上尚未見曙光,但兩岸媒體間小規模、實質性的互動卻相當頻繁。除了電視綜藝、戲劇節目的買賣外,中天、東森、TVBS等電視臺已與對岸多次進行新聞與節目的合作計畫,如共同轉播“神舟六號發射”、“胡連會”等全世界矚目的重大新聞。此外雙方在公益活動上也經常推派主持人,共同製作及轉播節目,如“送骨髓到大陸”,東森集團與福建東南電視臺合辦的“情聲藝動,相約東南晚會”,及“秋節晚會”、“新春跨年晚會”等活動。

  趙怡認為,對臺灣當局而言,影音媒體的雙向開放互動,一可促使兩岸增進瞭解,化解敵意,擴大影響,縮小差距;二可協助臺灣媒體產業藉由大陸的廣大市場,進一步邁向全球華人甚至於國際市場,以拓展經營版圖,增強其競爭力及提升內容品質。

  趙怡說,兩岸在媒體經營方面,臺灣目前仍保有些許優勢,比如節目比較豐富、多元,但仔細觀察臺灣的廣電產業發展政策,近年來由於民營化制度下的惡性競爭,偏頗的收視率調查壟斷市場,以及政治議題的高燒不退,取材大幅度地朝向媚俗路線等,使電視產業升級進度嚴重落後,也使得競爭優勢逐漸喪失。

  他呼籲臺灣的主管部門逐步放寬暨修改相關政策規定,例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地區新聞人員進入臺灣地區採訪注意事項”、“邀請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從事活動須知”、“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等,將目前媒體互派駐點的情況進一步推展為互派常駐,並允許雇傭當地人才,另應協助兩岸媒體及傳播產業加強交流合作。

  趙怡說,臺灣方面應該對內落實影音集團化的綜合效應,對外整合兩岸資源,加速進行軟體、硬體、創意、人才的交流互補。 (來源:中國新聞社 2006年5月29日)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