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希光籲台灣積極務實推動兩岸新聞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0 21:21:54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1991年兩位大陸記者首次赴台採訪邁出兩岸新聞交流第一步,至今已有15年了,但由於臺灣當局設置的種種限制,兩岸新聞交流仍然無法自由、全面地開展,臺灣當局的這種做法不僅破壞了新聞最根本的核心理念,也與歷史的發展背道而馳。”在日前的一次專訪中,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如是說。

  李希光主任在中國臺灣網記者郭碧娟採訪中說,目前,在大陸經常可以碰到來自臺灣的各種媒體的記者,但臺灣當局對大陸記者去臺灣採訪卻設有這樣那樣的限制,2005年新華社與人民日報兩家媒體的駐點採訪被臺灣當局宣佈暫停,至今沒有解禁,這更是兩岸新聞交流的嚴重倒退事件。他說,台當局為了達到阻撓兩岸交流的目的,破壞了新聞事業最核心的理念——採訪自由和報導自由,這是與歷史發展背道而馳的,也不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要求。

  談到新華社和中新社記者1991年入島採訪時,李希光在高度評價其歷史意義的同時,也流露出不少羡慕之情。其實早在1988年11月,當時在新華社當記者的李希光曾申請隨大陸地震科學家代表團去臺灣採訪,當時在大陸的手續全辦完了,但沒曾想到的是這個20人的代表團中,只有他是唯一一個沒能成行的,而不能成行的理由只有一個——他是記者。

  李希光說,經過多年的努力,兩岸新聞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過,現在大陸對臺灣記者來訪是開放的,但臺灣對大陸記者卻設有諸多限制,非常不合理。他希望台當局能夠尊重新聞採訪自由和報導自由的價值,順應兩岸關係發展潮流,早日消除不合理限制,採取積極務實的行動,推進兩岸新聞交流健康發展,服務兩岸廣大同胞。 

  背景:1991年8月,新華社記者范麗青和中新社記者郭偉峰為“閩獅漁事件”入島採訪,拉開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序幕。此後兩岸新聞交流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成了兩岸關係進展的一部分。為了紀念這個歷史性事件,中國臺灣網推出“兩岸新聞交流15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並對兩岸新聞界人士及事件的親歷者進行了獨家採訪。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