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亞洲人嗎?”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這個話題就一直是澳大利亞社會辯論最激烈的主題之一。在地緣政治的視角中,這個地區與南美洲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外新月形區域”,成爲美國力量自然的延伸;另一方面,隨著二戰後全球政治經濟中心的不斷變動,它又成爲了歐亞大陸這個“世界島”的外圍地帶。
這一特別的地緣位置讓這個洲際島國的政治家們在思考本國的戰略選擇時,處於天然的遊移中。
2005年澳大利亞加入了亞足聯。比這更有標誌性意義的,是它在當年底正式加入到東亞峰會中,從而明確了自己的經濟歸屬。而確立這一經濟歸屬的雙邊外交事件,則莫過於中國總理的到訪。
這是溫家寶首次出訪澳大利亞,也是1988年以來中國總理對澳大利亞的首次訪問。
東亞騰飛刺激澳新
從1995年至今,澳中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倍,中國已經成爲澳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澳主要的礦産出口國。在會見溫家寶時,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對兩國關係經貿關係的不斷加强作了如此的評價:“在澳大利亞同所有其它主要國家的關係中,以往10年期間發生最徹底轉變的就是澳中關係。”
社科院亞太所副所長、中國亞太學會秘書長韓鋒認爲,儘管全面地“脫歐入亞”幷未實現,但在經濟方面,這個地區早已深度捲入了亞太經濟體。尤其是上個世紀東亞波浪似的經濟騰飛,對澳大利亞的心理影響非常深,也讓澳大利亞清醒地認識到東亞的發展和繁榮對澳大利亞的現實影響是最大的。
社科院亞太所所長張蘊嶺表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南太平洋地區必須靠加入大的經濟體來尋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正是確保該地區不被排除在東亞經濟之外的根本保障。張蘊嶺是中國-東盟東亞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研究專家組組長,由他倡議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現在已經變成了現實。
自貿談判進展順利
這次溫家寶訪問大洋洲,先後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領導人就建立雙邊性質的自貿區協定進行了會談。張蘊嶺說,中澳自貿區的磋商從2004年就已開始,目前處於談判階段,“進展順利”。
中國與澳新兩國的經濟爲互補型,雙方都在急于擴展合作關係,這是中國與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最主要條件。溫家寶在會晤霍華德後表示,“在未來一兩年之內,中國和澳大利亞應該共同合作,在有關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重要議題上求取突破,爲全面性的協議奠定基礎。”
韓鋒認爲,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自由貿易區談判是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進行自貿區談判,“對中國非常重要”。目前,澳大利亞已與新加坡和泰國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幷已與馬來西亞開始建立自貿區談判,與日本開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研究。澳大利亞雖然沒有進入到東亞區域合作的主渠道“10+3”機制,但已加入了東亞區域合作第二條渠道東亞峰會,雙方都可以在雙邊框架下自由的尋找貿易夥伴。
鈾礦合作道路平坦
中澳兩國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雙邊貿易額達到50億美元用了24年,而從100億突破200億隻用了兩年時間。對此,韓鋒認爲,造成貿易額突飛猛進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的迅猛上漲,中國對澳大利亞原材料的進口近兩年確實有增加,但中澳之間的貿易往來集中于液化天然氣、鋁、鐵礦石等,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擴展,這些原材料近兩年來價格迅猛上漲,這直接造成了兩國間貿易額突飛猛進的現象。
上週,中澳兩國政府在堪培拉簽署了《澳中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和《核材料轉讓協定》兩份涉及到鈾交易的協議。根據協議,澳大利亞將同意向中國出口核原料鈾礦,中方每年將從澳大利亞進口1萬噸鈾礦,價值約6─7億澳元。中方保證能够符合澳大利亞出售鈾礦的安全規則,不會將鈾礦用於軍事用途或轉售。
澳洲資源部長麥克法蘭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正式從澳洲進口鈾原料。因爲兩國的公司還需就有關貿易進行磋商,澳洲也必須開採更多鈾礦,才能滿足中國每年2萬噸需求的一部分。麥克法蘭表示,由於澳大利亞的金屬鈾生産至少要到2008年才會全面展開,因此澳大利亞最早也要到兩年後才能開始向中國出口金屬鈾。
在剛剛出台的“十一五規劃”中,中國已經把核能定爲今後長期的能源發展方向,幷提出在2020年前將新建27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而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鈾礦所在地,擁有全球已探明鈾儲量的40%,雙方在核原料上的商業合作,對於兩國經貿關係顯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澳大利亞礦業理事會執行董事虎克在中澳簽署有關核合作協議後表示,這兩份協議爲澳大利亞鈾燃料以及相關技術和服務的出口鋪平了道路。韓鋒表示,協議將爲兩國之間正在進行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增添砝碼,加深兩國現有的經濟合作關係。
來源:財經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