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在改革漸變 不可不知四組關鍵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4 15:25:53  


鴨綠江大橋
  2006年1月,朝鮮勞動党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應邀訪問中國。和這位朝鮮最高領導人5年前對上海的考察一樣,時間被安排在新年伊始,仿佛預示著又一場大規模經濟改革的開篇。 
  
  “金正日同志首先訪問了湖北省武漢市和宜昌市,……接著訪問了廣東省廣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朝鮮中央通訊社報導說。國內外媒體無一例外地將此次訪問定性為“借鑒之旅”。 
  
  從2002年7月起,朝鮮出臺了一系列經濟調整與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時隔4年,改革帶來的進展和矛盾漸漸浮現,在經歷了第二次朝鮮核危機、五輪六方會談,以及美國近期採取的金融制裁後,朝鮮經濟改革的道路在內憂外患下走到了瓶頸期。於是,就在朝核問題再度陷入膠著之際,如何提速改革成了朝鮮2006年春季的主旋律。 
  
  學習之路:自上而下學經濟 
  
  自2002年經濟改革以來,朝鮮就向中國、越南、歐洲等國派遣進修學員,重點加強市場經濟、金融、貿易、高新科技類人才的教育和培訓 
  
  金正日的中國之旅,只是朝鮮政府對外經濟考察、借鑒經驗的一個高調開端。(雖然此次是非正式訪問,但卻受到全球媒體的“追捧”。)兩個月後,朝鮮勞動黨中央群眾團體及首都建設部第一副部長張成澤,帶著30多位高層經濟官員組成的“專家團”,沿著金正日的訪華路線,對湖北、廣州等地再次進行了為期11天的考察。 
  
  張成澤被認為是朝鮮第二號實權人物,他對金正日訪華“南巡路線”的跟進,進一步證實了朝鮮借鑒中國模式改革開放的意願。“除張成澤外,朝鮮還將向中國派遣各種代表團來考察金正日委員長的南巡地點。”對朝鮮改革動向嗅覺敏銳的韓國官員指出。事實上,自2002年經濟改革以來,朝鮮就向中國、越南、歐洲等國派遣進修學員,重點加強市場經濟、金融、貿易、高新科技類人才的教育和培訓。 
  
  2005年10月,朝鮮教育相金勇鎮在訪問中國人民大學時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人大能和朝鮮的大學建立交流關係。這個有關中朝教育合作的正式信號也獲得了中國的積極回應。據悉,朝方人員今年初已向中國發出提議,希望派遣人民經濟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年輕學者到北京或上海的高等院校接受經濟課程培訓。 
  
  “目前朝鮮政府確實在鼓勵有關部門開拓管道,到中國進行人員培訓,這也成為朝鮮同國際社會加強交流的一個重要途徑。”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教授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表示。 
  
  變革之心:摸著石頭過河的漸變 
  
  朝鮮已經為自己設定了改革開放的目標,只不過具體方法還在小心翼翼地試驗中,這是一場“摸石頭過河、如履薄冰的漸變” 
  
  借助國外財力和師資,培養和國際接軌的優秀人才,這也是平壤為改革開放所做的“戰略儲備”。不僅在中國,朝鮮和其他邦交國也開始“大手筆”的合作。歐盟-朝鮮研討會就是其中的一個成功範例。 
  
  從2004年起,這個研討會就定期在平壤召開,由德國的弗裏德里希-諾曼基金會提供經濟專家,歐盟委員會提供資金,朝鮮外交部則出人出力。迄今為止,這一交流平臺已經舉辦了兩次培訓會和一次研討會,朝鮮方面派遣了200多名學員,他們大多來自外務省、財政省、貿易銀行等部門,或是朝鮮國內頂尖的經濟、科學研究機構。 
  
  根據朝鮮方面的要求,研討會的主題分別涉及經濟改革、外國投資,以及市場經濟運作等。而這些恰恰是朝鮮未來的重點改革方向。負責主辦研討會的德國專家尤裏希•尼曼在今年1月的報告中不無驚訝地寫道:“朝鮮合作夥伴在整個過程中提供了高效支持,雙方合作順暢,朝鮮學員的討論積極而熱烈。” 
  
  維也納大學東亞政治經濟學教授盧迪格•弗蘭克在近期的報告中,也提及朝鮮精英階層的顯著變化。他說,如今用普通郵包把外國書籍寄去朝鮮已經不足為奇,例如一個朝鮮官員就曾想給他在金日成綜合大學就讀的女兒找一些經濟方面的英文教科書,而在金日成綜合大學的經濟類教材中,近兩年來大量出現了“供求決定價格”、“以現金流通為基礎的財政金融”等市場經濟理論。 
  
  尼曼教授認為,朝鮮的變化“毋庸置疑”,外界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這個國家目前還很難接近,而其變革的過程又非常緩慢。正如金正日在2001的新年講話中指出,“用20世紀的方法不能解決21世紀的問題”,朝鮮已經為自己設定了改革開放的目標,只不過具體方法還在小心翼翼地試驗中。新華社常駐平壤記者任力波形象地稱其為“摸著石頭過河、如履薄冰的漸變”。 
  
  可以說,朝鮮正在摸索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改革開放之路。而其借鑒榜樣並不僅僅是中國或俄羅斯,而是一個“大拼盤”……其中既有中國、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之路,也有東歐國家的轉型經驗,更有老牌西方強國的制勝法寶。但這些舶來之物大多只是基礎策略,無法為朝鮮整合出一個統一、完整、延續性強的大戰略。 
  
  突破之門:經濟特區不言棄 
  
  朝鮮究竟打算從他國學些什麼?從金正日的訪華行程中,不難看出他對高科技產業和經濟特區模式的重點關注 
  
  市場競爭機制的導入,在朝鮮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社會貧富差距、通貨膨脹等問題。不過他們並沒有因噎廢食。 
  
  朝鮮究竟打算從他國學些什麼?僅從金正日的訪華行程中,不難看出他對高科技產業和經濟特區模式的重點關注。在對湖北武漢的訪問中,他所參觀的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的佼佼者。其中長飛公司是中外合作、共同經營;而烽火通信則是該行業的四大國有企業之一。對於近年來努力在IT、通信等尖端領域同國際接軌的朝鮮來說,這正是發展民族產業、提高本土製造業技術層級的榜樣。 
  
  相比之下,金正日的廣東之行更趨整體化,涵蓋了科技、教育、文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據朝中社報導,金正日參觀了廣州市中山大學、星海音樂學院、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地鐵,並在珠江上乘遊船瞭解了廣州市建設情況。此外還參觀了東升農場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軟體發展中心珠海基地、威創日新電子有限公司、聯眾不銹鋼有限公司等單位。可以說,這是對改革開放政策下整體運作模式的探究。 
  
  1983年金正日首次訪華時,曾在鄧小平的建議下視察了深圳經濟特區。時隔23年,重訪深圳的金正日表示,目睹其中發生的變化,他“感受很深”。參照中國模式建立經濟特區,是金正日為朝鮮改革開放最早制訂下的計畫之一。即使在改革受挫的時期,他也從未放棄這一目標。如今,靠近朝韓邊境的開城工業園區和金剛山旅遊地區已成為特區樣板,而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推廣特區模式,讓其深入人心。 
  
  今年3月,《東京新聞》報導說,朝鮮決定在鴨綠江下游的緋緞島開發新的經濟特區。有知情者稱,緋緞島將被建成未來的金融中心。如此看來,美國實施的金融制裁並沒有阻礙,而是推動了朝鮮向前走的勁頭。 
  
  不可不知的朝鮮改革四大關鍵字 
  
  1.土豆革命 
  
  從今年1月起,聯合國對朝鮮持續10年的糧食援助宣告結束。世界糧食計畫署解釋說,那是因為朝鮮政府希望把援助重點轉移到開發建設方面,而目前其糧食“已足夠應付朝鮮國內所需”。 
  
  許多人至今還對上世紀90年代朝鮮的大饑荒記憶猶新。儘管聯合國報告稱,數以百萬計的朝鮮人仍然面臨糧食短缺,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確實不再像過去那樣緊張。除了中國和韓國提供的各50萬噸大米援助外,朝鮮的糧食產量近年來也持續增長,2005年的總產量達到450萬噸,創下近10年來的最高值。 
  
  為解決糧食不足,朝鮮2001年開展了“土豆革命”、“種子革命”,提倡大量種植成熟期短、產量高的農作物。科技人員還培育出無病毒、高產的新品土豆,力圖“以豆補米”。在對外開放的金剛山旅遊區裏,外國遊客就能嘗到各色土豆澱粉製成的食品。 
  
  2.綜合市場 
  
  根據新修訂的農業法和商業法,農民可以擁有自留地,自主選擇種植農作物的品種;此外,從1950年以來設立的農民市場也被改造為“綜合市場”,並將攤位分配給農民個人、工廠、企業和其他集體。 
  
  如此一來,朝鮮的農產品市場上不再賣單純的食物,也出現了其他消費品。對於這些允許以市場價格進行交易的綜合市場,朝鮮政府目前設定的目標為300個。此外,專門批發商、24小時便利店等新式流通網以及高級專賣店也在一些地區紛紛出現。 
  
  3.吸引外資 
  
  為了搞活經濟,朝鮮政府開始鼓勵各企業、集體依靠自身努力吸引外商投資。據稱,朝鮮將允許外商在經濟特區之外設立獨資企業和銀行,並向外商開放礦產直接投資。 
  
  繼對中國、俄羅斯等國開放多個行業吸引投資之後,朝鮮還“破天荒”地籌備面向韓國企業的投資說明會。據悉,朝鮮民族經濟協議會(對韓國的協商機構)將於4月28日在平壤面向韓國境內的產業銀行、出口銀行和大宇國際株式會社等110多家企業和金融界舉行投資說明會。 
  
  在此之前,朝鮮還曾對21個國家的海外朝鮮族僑胞舉辦投資說明會,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書。 
  
  4.礦產開發 
  
  由於國內的能源稀缺,電力、煤炭等能源向來被朝鮮政府稱為“建設強盛大國的重要戰線”、“社會主義建設最前哨”,不過近來,一些過去被忽視的礦產資源卻迅速崛起為新的開發熱點。事實上,朝鮮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石墨、菱鎂礦儲量居世界前列,水力和森林資源也較豐富,只是缺乏大型設備以及開採技術。金正日今年1月訪華期間就曾參觀三峽水電站,說明其對開發新資源非常重視。 
  
  吉林、廣西等一些省份的民營企業已經把投資目標瞄準了朝鮮的銅、鐵礦開發。據悉,吉林2005年還與朝鮮達成協定,將電力輸送給朝鮮以換取號稱儲量亞洲第二、世界第五的朝鮮“五四青年銅礦”的開採權,專案總投資2.2億元。5.資訊技術朝鮮對IT業的重點扶助,使得其國內的高新技術力量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朝鮮于1999年11月成立了電子工業省,積極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並在國內建設了局域網。金日成綜合大學的電腦科研人員,還曾自主開發出一種電腦並聯實現的“人工智慧識別方法”體系。 
  
  或許人們會感到驚訝,不過復旦大學的沈丁立教授指出,軟體發展有望成為朝鮮的“優勢產業”。據悉,朝鮮已開發出400餘種用於軍事、安保、醫學、經濟管理等方面的電腦應用軟體。其中,圍棋軟體在1998年第四屆國際電腦圍棋比賽中曾戰勝中、美、英等國取得冠軍。而其文書處理軟體的水準則不亞于韓國。語音識別等方面的軟體已出口創匯。 
  
  2005年,一部講述朝鮮民間故事的卡通電影《成皇后》奪得中國“國際卡通藝術周”大獎。雖然其導演是來自好萊塢的韓裔動畫大師尼爾森•申,但有500位朝鮮動畫師加入了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尼爾森評價說,這些埋頭苦幹的朝鮮同行“都是精英”。

  來源:東方早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