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經濟”牽引産業結構優化昇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30 07:09:28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總部經濟可以說是日益深化的對內對外開放格局催生出的一個新詞彙。簡言之,總部經濟就是吸引跨國公司、大公司的總部、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以及各級政府的代表機構來本地區安家落戶帶動的經濟。中華工商時報文章稱,總部經濟已經引起許多地方的高度重視,倘若安排得當,總部經濟可以成爲一個地區强勁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産業結構優化昇級的“引擎”。
 
  總部經濟的這種“引擎”作用體現十分明顯。
 
  首先,“總部”自身創造的大量産值、交納的巨額稅收可以直接爲當地的財政和經濟發展添磚加瓦。居民手中有錢了,勢必會對需求收入彈性高的第三産業形成强大的推動力,從而導致第三産業的比重上昇。而這正是産業結構昇級最突出的表現。政府手中有錢了,就可以加大對教科文衛事業的投入,這將直接促動第三産業第三層次(爲生産生活服務的部門)比重的上昇。這恰又是第三産業內部結構優化的表現,同時也是地區文明程度提昇的標誌 。

  其次,通過産業間的前後關聯效應,總部經濟又可以促進諸如房地産、餐飲、中介服務、商貿等第三産業衆多行業的壯大。

  最後,總部經濟的發展有望拓深各産業內部分工或專業化的程度。因爲總部經濟不僅爲相關産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同時也對其需求品的“技術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正是分工或專業化强有力的催化劑。此外,很多總部如工業企業的營銷、研發總部脫離生産總部“另起爐灶”,本身就代表一種分工或專業化傾向。伴隨著上述分工或專業化傾向,另一個表明第三産業內部結構優化的結果也應運而生,那就是第三産業第三層次比重逐步上昇。
 
  同時,“總部”們也成了稅收的主要來源,以廣東省中山市東山區爲例,企業總部數量雖僅佔全區企業總數的2%,但納稅額却佔了全區地稅總收入的八成。與此呼應,去年東山區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九成多,從業人員比重超過八成。 
  目前總部經濟確實顯著地帶動地方經濟的增長,值得重視。 

  各地方政府究竟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獲得總部的垂青,確實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是加强交通通訊等“硬件”設施以及完善法律法規等“軟件”設施,還是祭起“價格戰”的法寶大搞“政策優惠比拼”? 

  通過盲目地搞政策價格戰發展總部經濟實質上無异于“涸澤而漁”,是以犧牲長期效益爲代價獲取短期效益的短視行爲。從結果看,可能造成地區間以鄰爲壑的非合作局面以及引致轄區內已落戶企業的嚴重不滿,從而形成巨大的“區域壁壘成本”以及“歧視成本”。
 
  在現階段,制定總部經濟發展戰略的根本原則,那就是要實現總部經濟發展與産業結構優化昇級的良性互動。
 
  有必要首先分析一下企業選擇總部地點考慮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硬件設施。發達便捷的交通通訊網絡、規劃有序的辦公場所、完善的餐飲會客等配套服務設施往往是企業選擇總部地點最先考慮的因素。“大公司圍繞五星級酒店轉”乃是一個普遍現象。
 
  2、需求因素。很多企業選擇在某一地區設立總部,就是看中當地的購買力。
 
  3、人才因素。這是影響研發總部選址最重要的因素。
 
  4、人文因素。如各級政府或事業單位的代表機構在選址時,主要就是考慮是否與其對口機關同處一地。
 
  5、政府政策及職能機構辦事績效。地方政府辦事拖拖拉拉,很多企業是深惡痛絕的。
 
  在上面影響企業總部選址的五個因素中,可以發現除第四個因素外,其餘四個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同第三産業發展相關。
 
  文章得出結論:總部經濟發展與産業結構優化昇級是聯動的。可以用如下簡單的循環系列概括它們的關係:發達的第三産業→强勁的總部吸引力→發達的總部經濟→更加發達的第三産業。這顯然是一個理想的循環系統,也就是總部經濟發展與産業結構優化昇級的良性互動。此時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維持傳遞渠道的暢通,或通過實施“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策略加速環節的前後連接進度。但現實的情形可能恰恰相反,出現的乃是如下的惡性循環:落後的第三産業→微弱的總部吸引力→落後的總部經濟→停滯的第三産業。此時,政府就應實施非均衡策略突破制約第三産業發展的“瓶頸”,爲實現總部經濟發展與産業結構優化昇級的良性互動提供“第一推動力”。具體而言,就是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教育、交通、通訊等短缺部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