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氣硫酸鹽量增加 市民健康堪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2 18:50:51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香港空氣污染問題長期遭人詬病,官方數字顯示,香港大氣中的硫酸鹽含量,在過去六年累積升幅近四成。有專家指出,約九成硫酸鹽存在於體積細小的微塵(直徑小於二點五微米,即PM2.5)之中,對市民健康構成威脅。

  港府環保署一向有分析香港大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直徑在十微米或以下的粒字)的成分,最新數字顯示,當中的硫酸鹽含量,在二十五種成分中升幅最高,由公元兩千年的每立方米八點七微克升高四成,至去年約十二微克,當中以零四年升幅最高。

  環保署指出,珠江三角洲區內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增加,是懸浮粒子內的硫酸鹽含量上升主因,其他排放源頭包括工業及汽車。香港公元兩千年的二氧化硫總排放量為六萬五千公噸,到零四年增至九萬五千公噸,升幅四成六,逾九成來自電廠。

  據環保署剛公佈的二零零五年空氣質素統計數字,香港十四個一般及路邊監測站之中,有九個站的懸浮粒子全年平均濃度超標,當中銅鑼灣、中環及旺角路邊監測站,分別紀錄得每立方米八十四、七十二及六十九微克,是眾多監測站之中最高。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副教授陳澤強表示,如果以美國的PM2.5標準比較,已接近全年平均十五微克的警戒線。香港至今仍未有PM2.5的標準。他說,懸浮粒子中含硫量高,固然令人憂慮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但他認為,環保署應認真考慮,在空氣質素指標中,加入PM2.5。

  陳澤強說,二氧化硫 (SO2)本身是酸性氣體,在大氣中與其他氣體產生「氧化」的化學作用,變成細小的硫酸鹽,依附在PM2.5之中,以固體方式存在,如果遇上適合的大氣環境,就會形成酸雨,致能見度下降,成為另一環境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黃子惠說,硫酸鹽由二氧化硫轉化而成,幾乎全是PM2.5微塵,由於PM2.5可吸入人體肺部,其化學成分會直接刺激上呼吸道系統。患哮喘病、心臟病或慢性肺病如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病患者、兒童和長者,對二氧化硫最敏感。

  胸肺專科醫生曾華德表示,近月每逢空氣污染指數高企或天氣轉變的日子,因哮喘發作向他求診的病人會顯著增加,不排除與污染物成分轉變有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