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伊拉克新政府的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4 10:02:07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伊拉克新政府的考驗”的社論,指出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三周年已經過去了,雖然獨裁者薩達姆被活捉,但橫亙在布什總統面前的,仍然是如何能早日撤軍的問題。13萬駐軍是個龐大的經費,而伊拉克血腥暴力不已,石油產量不升反降,政治危機無法化解。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即將在11月來臨,屆時布什總統怎樣向國人交代伊拉克的“戰績”,無疑是個大難題。

  社論指出,關鍵是,美軍要早日撤出伊拉克,伊拉克須先成立一個有能力平息戰火,讓伊拉克人的生活重回軌道的政府。伊拉克在去年底舉行了推翻薩達姆政權以來的首次大選,成立了議會,但四個月來,主要內閣成員的人選一直無法敲定。

  在此背景下,4月下旬新總統任命的總理──什葉派領袖馬利基,誠然是任重道遠。布什高度贊許這是“歷史性成就”,新政府由堅定的伊拉克人所達成,“使得美國更加安全。”美國國務卿賴斯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一起飛到巴格達,與新總理商談組織民族團結政府的事宜。

  然而,盡管一般認為候任總理馬利基比過渡期總理賈法理更孚眾望,但顯然的,馬利基在下星期組閣之後,艱巨而嚴峻的考驗還在前頭。

  社論分析,伊拉克的燃眉之急,是如何應付每天奪走數十人性命的頻繁暴力。美軍和伊拉克政府軍面對了頑強的游擊隊襲擊,恐怖組織卡伊達也不時進行破壞與殺戮,阻撓了伊拉克的重建進程。上月底,恐怖組織潛伏在伊拉克的頭人扎卡維首次在錄像帶中公開露面,指責伊拉克新政府是美國的傀儡,并重申自己的“斗爭路線”。

  但事實上,遠比軍事或恐怖襲擊更為復雜的是伊拉克人的民族和宗教構成。以民族論,伊拉克2600萬人口中有近八成是阿拉伯裔,而近兩成是庫爾德族人,另有一些少數民族。從穆斯林宗教上划分,則是六成以上為什葉派,三成多為遜尼派回教徒﹔基督徒、其他宗教和世俗伊拉克人則占3%。

  社論表示,致使事態惡化的是薩達姆當政時,由於他本人屬于遜尼派,手段也殘暴專斷,所以長期以來什葉派人和庫爾德人飽受欺壓。薩達姆被推翻後,各族人民慶翻身,但不幸的是,某些偏激的什葉派人卻組成了仇殺隊,專門對付遜尼派人。另一方面,鄰國伊朗的政權為什葉派所主掌,對伊拉克產生了族群上的影響,自然也給美國帶來了壓力。

  棘手的問題不限於此,在伊拉克境內,資源的分配向來便難于處理。比如說,人口數於少數的庫爾德人,卻聚居在油產比較豐富的北部。新政府的挑戰是,各族群之間的協調,中央與地方的協調,都須要做到公正平等,令人信服。

  美國國務卿賴斯說,伊拉克選出新領導人,是籌組伊拉克民族團結政府過程中一個里程碑,相信不無道理。新政府的人選:庫爾德族的總統、遜尼派阿拉伯人的議會長、什葉派的總理等,應該也經過了不少折沖樽俎的考量。觀察家認為,伊拉克問題盡管錯綜復雜,但目前出現了大家都認為“事情總該有個了結”的厭倦心態。

  社論最後指出,然則,伊拉克問題,仍然安全第一。馬利基誓言將和國內的各宗派團體合作,以著手對付叛亂分子﹔而縱觀美國撥出200億美元的重建伊拉克基金,目前顯然仍有34%是用在保安與司法上。這說明,伊拉克離開貪污絕跡、社會穩定、全民安居樂業的日子仍然遙遠。美國的撤軍,自然也不是近期內的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