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港應換腦抓機遇 中港不是你死我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5 09:31:42  


范恆山表示,香港有獨特的優勢,在內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會被邊緣化。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在國家「十一五(2006至2010年)規劃」發展中,香港有否被「邊緣化」的危機?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范恒山,昨向港派「定心丸」,他指中央在「十一五」期間,將統籌中港經濟協調,保障香港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地位,確保香港可分享內地經濟增長的利益;他更強調香港不會被「邊緣化」,但呼籲應以「新思維」,來審視與內地的合作,主動抓緊發展機遇。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全國人大會議剛於今年3月通過國家「十一五規劃」,參與制定有關規劃的范恒山昨在港會見傳媒時表示,國家今後5年雖會加強發展廣東的港口設施,鄰近香港的內地一些城市也會迅速發展,但香港具有自身優勢、內地經濟不斷增長、內地與香港經濟一體化、中央統籌內地與香港協作等四因素(見表)下,香港不會遭到「邊緣化」。 
  
  對於有輿論關注香港與內地如何協調發展,范恒山指出,中央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將統籌加強香港與內地各方面的交流,以維護香港特殊的地位。 
  
  他舉例,中央在CEPA與「十一五」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兩地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他強調,中央將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並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地位。 
  
  范恒山認為,隨着內地與香港的經濟一體化,加上內地經濟持續增長,這些因素均有利保持香港的經濟角色。 
  
  他解釋,香港一些服務業(如航運物流等)雖會轉移到深圳、以至廣東其他城市;但內地前往香港的旅客日增,亦愈來愈多內企來港集資上市,都有助強化香港經濟的發展。 
  
  他認為,內地城市與香港加強交流下,兩地都可在國家經濟持續增長中得益並取得雙贏,「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不是把蛋糕切塊,內地多了一塊、香港少了一塊,香港與內地不是此消彼長、不是你死我亡的。」 
  
  不過,面對內地與香港加強合作的需要,范恒山提出,香港應轉變過去傳統的思維與觀念,必須抓住機會、主動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主動與內地加強合作,「如果有人認為內地發展經濟會影響香港經濟,反而是香港產業結構調整的好機會。」 
  
  他補充,內地許多城市都以新觀念審視區域合作,如地方政府與當地企業的關係已變成「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用,但求所利」,即不會強求所有企業一定要留在自己的城市;事實上香港產業縱使轉移到內地,所賺取的利益仍是會回流香港的。 

范恒山簡歷 
 
 年齡:48歲 
 祖籍:湖北省天門市 
 現職: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被形容為「學者型」官員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講授有關國家改革的課題 
 學歷: 
 ˙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 
 ˙後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 

港不會「邊緣化」四大因素 
 
 香港獨特優勢:香港在法治、 管理體制、信息傳遞、人才質素、服務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強優勢;內地有很多地方,在一段時間內仍比不上 
 
 內地經濟發展:隨着內地經濟發展,「蛋糕」將造大,香港與內地均可在內地經濟增長中分享到利益;兩地關係是雙贏,並非此消彼長。

 經濟一體化:兩地經濟交流密切,香港部分產業雖然北移內地,但內地遊客訪港、內企來港上市,卻可促進香港發展 
 
 中央政府統籌:中央按照「一國兩制」,通過CEPA等方式,加強香港與內地經貿等各方面合作,進一步促進香港繁榮穩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