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6 07:52:15  


  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進入“五一”黃金周以來,各地傳來的資訊,可用“火爆”二字概之。黃金周前兩天,南京夫子廟遊客總數突破50萬人次,創下同期新紀錄;北京市商業資訊諮詢中心的監測統計顯示,2日當天全市30家百貨商場的銷售額達1160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5%,30家餐飲企業135家門店的營業額增幅也在10%以上;飛機票、火車票難買,不少地方住店緊張……與喜人的紅火相對應的,是各種接待能力仍顯不足。

  對於眼下的這個黃金周,全國假日辦負責人估計,出遊人數將超過去年“五一”黃金周的1.2億人次,旅遊收入也將創歷史新高。

  據統計,過去的16個黃金周,全國出遊人數累計已達13億人次左右,平均每個中國人都有了一次“出遊”的機會,黃金周創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黃金周期間日均進賬42億元。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業直接收入1元,能給國民經濟相關行業帶來4.3元的增值效益。如此算來,黃金周的綜合效益已經超過2萬億元。

  黃金周悄然轉向休閒周

  在“五一”假期裏,人們並非一味選擇出外旅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享受多種生活情趣,或在原地調整休息,黃金周正悄然轉向休閒周。

  連日來,天津市各大書店迎來了一個營業高峰期,市內圖書大廈、新華書店、科技書店、古籍書店等處看書和購書的人絡繹不絕。在天津市圖書大廈現代文學書架前,一位20歲左右的姑娘一邊翻著手中的書,一邊在本子上記著什麼。她告訴記者,她是天津師範大學的學生,要寫一篇有關現代文學的論文,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她揚了揚手中厚厚的筆記說:“這幾天我都在這兒泡著了,收穫不小。”

  在北京,記者撥通了國家圖書館的總機,卻沒有話務員接聽。可在這家圖書館裏,享受讀書快樂的人並不少。

  在上海南京路新華書店門口,抱著一摞書走出店門的張先生說,他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已經四五年了,平常因為工作忙,很少有時間逛書店,這幾天利用假期給自己和女友選了一些一直想看的書。

  長假縮短遊子回鄉路

  長達7天的“五一”假期,在許多身處異鄉的人眼裏,是一個回鄉探親的“黃金周”。更多的閒暇時間,使他們增加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回家的路因此變短了。

  5月1日一大早,在山東一家電力公司工作的劉立軍就帶上妻子、兒子,從濟南往膠東的老家趕。一路上,13歲的兒子拿著他的手機,一遍遍地給已有3個月沒有見面的爺爺、奶奶打電話,報行程。劉立軍70多歲的老母親告訴他:中午為他們包餃子吃。

  從濟南到劉立軍的老家,只有300多公里,但這段路程對於劉立軍來說,曾經非常漫長。黃金周休假制度實行之前,因為沒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他只有在每年春節時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有了黃金周之後,劉立軍一年至少要回家3次。他說:“父母年紀大了,只要有時間,我們都想回家多陪陪他們。”

  這個長假,在匆匆出行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探親的人流。據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休閒研究所對威海居民休閒生活狀況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4.2%的人認為,休閒就是全家人共用天倫之樂,加深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化解“休閒饑渴”出路在於發展休閒產業

  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在“五一”黃金周盛裝啟幕,從5月1日到4日的短短4天之內,遊客數量達到120萬人次,創下歷屆世園會開園遊客數量之最。

  瀋陽世園會是中國繼昆明之後,舉辦的第二次世界性的園藝盛會,7000多種精品花卉一展芳姿,展出面積、展品規模均創歷屆之最。在世園會開園的最初幾天內,買票、看花、上衛生間都排成了長龍,一個面積1萬平方米的玫瑰園日客流量竟然達到2萬人次以上。為了運送旅客,鐵路部門首次開行了長達30節車廂的旅遊專列。

  東北財經大學休閒研究中心副所長李仲廣博士說,瀋陽世園會大受歡迎,折射出中國大型的主題性休閒專案太少了。目前中國休閒市場還處於培育階段,政府財力有限,企業看不清楚市場前景,投資舉棋不定。

  “這就導致休閒產品單一,層次不高,高端服務被國外壟斷。”李仲廣認為,中國的休閒產品大多限於感官享受上,如節慶活動、KTV等,都很初級,而高端的情感和智慧型休閒不多,迪士尼這樣的龍頭企業也沒有形成。供給乏力,就會讓消費者產生“休閒饑渴”。“化解‘休閒饑渴’,根本出路在於大力發展休閒產業”。李仲廣說。(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