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鋼企中國市場幷購賽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9 07:12:03  


  “壕溝”里的萊鋼 

  在萊鋼工人的眼里,萊鋼與阿賽洛的合作是一次不錯的聯姻。 

  “祗要不裁員,我們還是很樂意的。”萊鋼工人李先生說,萊鋼是全國最大的H型鋼生産企業,阿賽洛是國際最大的H型鋼生産企業,又是全球第二大鋼鐵巨頭,雙方的合作應該是强强聯合。
 
  鋼鐵工人也比較了解目前的市場狀况。李先生說,現在鋼鐵市場形勢不太好,小了落後了就要被淘汰,對工人來說,公司的頭上多蓋一個外資的戳,感覺上還是挺自豪的。
 
  談起此次聯姻,萊鋼董事長姜開文首先從分析整個行業開始。他認爲一個産業里的企業應分成三種類型。一類叫做通材型企業,這類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和産品比較廣泛,同時必須保持領先地位。

  第二種類型叫專家型或專業型企業。這類企業因爲規模小,在規模上無法跟通材型企業抗衡,它就搞成專業型的,它的産品追求的是高附加值,是利潤。

  第三類企業叫壕溝里的企業,高不成低不就,論規模比不上通材型企業,但也沒有小的專家型企業的技術或其他的優勢,這樣的企業隨時都有被通材型企業吃掉的危險。 

  姜開文認爲萊鋼還沒有跳出第三類企業,仍然還處在壕溝里頭,隨時都有危險,因爲原來萊鋼是小企業,但小企業也不太專業。
 
  姜開文帶領萊鋼專做H型鋼,已經由一個地方中型鋼鐵企業,高速發展成爲年産量逾千萬噸,排名全國第六的國有大型鋼鐵企業。儘管如此,不斷變化的鋼鐵市場形勢從來沒有讓姜開文安心過。 

  姜開文深信“三巨頭法則”。他說,美國幾大行業的“三巨頭”,汽車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石化也是三家,飲料也是三家,快餐業也是三家。三巨頭之外,一個行業里的其他的企業都是在不斷地被重組兼幷。 

  爲了防止被“吃掉”,萊鋼的視綫轉向國際鋼鐵巨頭,幷最終盯住了全球H型鋼霸主阿賽洛,幷于2004年底與阿賽洛開始接觸。
 
  阿賽洛、米塔爾賽跑 

  事實上,阿賽洛很早就在覬覦中國鋼鐵市場。 

  總部設在盧森堡的阿賽洛集團在全球60多個國家擁有9.6萬名員工,是歐洲及拉丁美洲第一大鋼材生産商,在汽車、建築、家用電器、包裝等行業居領先地位,2005年營業額達326億歐元。
 
  “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鋼鐵市場。”阿賽洛集團高級常務副總裁羅蘭·雍克在簽約儀式上說。與萊鋼接觸前,阿賽洛還曾與包括青鋼在內的多達9家鋼鐵企業進行過談判,由於阿賽洛堅持必須控股,談判均無果而終。阿賽洛接觸萊鋼股份之初,也由於控制權的原因,進行了長達14個月的談判。尤其是2005年7月20日發改委出台的《鋼鐵産業政策》規定“外商投資我國鋼鐵行業,原則上不允許外商控股”,更加劇了雙方的僵持。
 
  僵局今年年初突然生變。 1月27日,全球最大鋼鐵生産商米塔爾宣佈,出價230億美元收購主要競爭對手———排名第二的阿賽洛。
 
  1月29日,阿賽洛董事會拒絕米塔爾發出的收購要約,幷稱此爲“惡意”收購。阿賽洛同時加緊和萊鋼的談判,用收購萊鋼加大對米塔爾的反收購。 

  2月24日,雙方均做出讓步,達成幷列第一大股東的合作協議。萊鋼股份將分享阿賽洛的科技創新能力、豐富的資源和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以提昇運作水平,萊鋼股份可以使用阿賽洛在生産和工藝過程控制以及環保、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專有技術。
 
  阿賽洛集團執行總裁多勒此前也曾表示,如果成功入股萊鋼,將投資6億美元,分兩階段幫助萊鋼發展家電和汽車行業用薄板産品,幷積極發展包括海港和港口用板垛等産品綫。 

  據一位了解此事的基金經理透露,雙方合作後,阿賽洛將投資20億元建年産能80萬噸的大型H型鋼生産綫。藉助阿賽洛在H型鋼方面的高端技術和資源,萊鋼的競爭力將會得到提昇,而阿賽洛可以藉助萊鋼在中國生根。二者互惠互利,强强聯合。 
  阿賽洛在拒絕米塔爾收購的同時,在中國市場與米塔爾展開了競爭。 

  此前的2005年6月,國家發改委審批了華菱管綫與米塔爾達成的合作協議,幷將雙方之前達成的華菱集團與米塔爾幷列第一大股東的方案進行了調整,由米塔爾减持0.5個百分點的股權。 

  據華菱集團董事長李效偉介紹,在華菱與米塔爾達成協議前,印度塔塔鋼廠、韓國浦項鋼廠、英國CAPARRO公司、美鋼聯、新日鐵等20來家國際大公司都向華菱表示了合作意向。
 
  據悉,米塔爾收購了華菱管綫36.67的股份後,又有意收購昆鋼、包鋼。同時,新日鐵、JFE、韓國浦項等都在中國進行了戰略投資。
 
  本土鋼企合縱連橫 

  就在國際鋼鐵巨頭們忙于幷購重組、結構調整時,中國鋼鐵企業却忙于大力投資擴建産能,從而導致産能的結構性過剩、價格持續低迷。
 
  2005年全國粗鋼産量達到了3.49億噸,用10年時間。中國粗鋼産量即從1億噸跳躍到3億噸以上。 

  “外資已加快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意欲重新劃分鋼鐵企業的格局。中國鋼鐵企業如夢初醒,加快了聯合重組的步伐。”寶鋼集團總經理徐樂江在第四届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的發言頗顯沉重。
 
  2004年,中國鋼鐵工業實現了空前發展,也是從2004年起,中國鋼鐵企業間大規模購幷開始了。 

  但是,中國鋼鐵産業大多數仍然規模偏小。到2004年底,中國聯合鋼鐵企業(産鐵産鋼)達871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07家,民營及民營控股企業706家,外資及外資控股企業58家。年産粗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祗有15家,合計産粗鋼祗佔全國總量的44%.到2005年底,年産粗鋼500萬噸位以上的企業也祗有18家,合計産粗鋼祗佔全國總量的46.36%. 2005年7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佈《鋼鐵産業發展政策》。政策提出,通過鋼鐵産業佈局調整,實施兼幷、重組,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幹企業集團規模,到2010年,中國鋼鐵産業佈局不合理的局面將得到改善,産業集中度提高。其後,鋼鐵産業重組的序幕徐徐拉起。 

  2005年8月16日,鞍鋼集團與本鋼集團聯合重組的鞍本鋼鐵集團正式挂牌成立,成爲年産鋼3000萬噸、雄踞東北的一艘鋼鐵“航母”。
 
  2005年1月和12月,武鋼分別與鄂鋼、柳鋼重組。
 
  2005年10月22日,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曹妃甸港宣告成立,這是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方案的新載體。 

  今年1月18日,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和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聯盟。
 
  2006年2月28日,中國第一産鋼大省河北將唐鋼、宣鋼、承鋼三大鋼鐵集團合三爲一,正式挂牌成立河北唐鋼集團。重組後的唐鋼總資産576億元,年鋼産量1607萬噸,主營業務收入491億元,一躍成爲我國最大鋼鐵企業之一。 

  徐樂江說,“隨著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及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鋼鐵工業將進入一個幷購高潮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則描繪了這樣一個中國鋼鐵業的未來幷購“新版圖”:東北以鞍鋼和本鋼的聯合重組爲主,華北主要是首鋼和唐鋼的聯合重組,華東華南以寶鋼爲核心,中南西南地區則以武鋼爲龍頭。
 
  中外鋼鐵巨頭PK在即 

  中國鋼鐵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對决將不可避免。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外國大的鋼鐵集團頻頻試圖收購中國的鋼鐵企業,儘管《鋼鐵發展政策》不允許外資控股中國鋼企,但這種政策保護將隨著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規定的保護期到期而結束。同時一些鋼鐵企業在海內外上市也很容易使外資突破這樣的限制。
 
  “可以說世界鋼鐵巨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幷購史,比如米塔爾、阿賽洛、新日鐵等。”作爲國內鋼鐵行業頭號巨頭寶鋼的二把手,徐樂江對目前國際以及國內的鋼鐵市場形勢有足够清醒的認識,目前世界前五大鋼鐵公司的全球市場份額不到20%,國際鋼鐵企業間的幷購活動將會進一步活躍,幷購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在他看來,幷購重組將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勢所趨。在如何應對國際鋼鐵巨頭的計劃中,徐樂江還表示寶鋼的核心任務是以鋼鐵業爲核心産業,繼續做大做强,努力塑造綜合競爭力,到2010年鋼鐵主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三名。 

  “中國鋼鐵工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幷不是産能過剩,2005年中國的鋼産量達到將近3.5億噸的同時,仍然進口了大約2580萬噸鋼材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在上海富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星舟看來,解决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問題的方法應該不是增加企業的規模,而是應該設法减少中國鋼鐵企業的數量。 

  但是黃星舟認爲中國鋼企缺少購幷工具。
 
  他介紹說,與發達國家的鋼鐵企業相比,中國的鋼鐵企業所可以運用的金融工具是非常少的。一般除了政府主導下無償劃轉以外,發生實質性資金轉移的購幷,大多數是企業利用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而且大多數銀行貸款是流動資金貸款即短期貸款。但鋼鐵企業是技術、資金、資源、能源密集型産業,鋼鐵企業間的購幷需要巨大的資金。
 
  “如果沒有品種較多的金融工具供企業選擇,籌集購幷的資金將給鋼鐵企業帶來很大的困難。”黃星舟說,不能解决這個問題,我們所期盼的鋼鐵企業間購幷將無法大規模順利進行下去。如果不能盡快地開發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一旦保護失去效力,擁有衆多金融工具幷運用純熟的外國鋼鐵企業可以輕而易舉地在購幷的市場上擊敗他們的中國對手。
 
  如何應對這一形勢?在黃星舟看來,中國的鋼鐵企業如何利用外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這其中也孕育著新的金融工具的生産,比如産業基金。一般來說基金的目的是通過運作而盈利,他們幷不看重産品的市場,在這一點上,和以佔據中國巨大的鋼鐵市場爲目標的外國鋼鐵集團有很大的不同。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