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台商:在轉型升級中尋“新突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6 16:38:34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大陸吸引台商投資最多的地區之一。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隨著製造成本逐漸提高,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台商經營出現新問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珠三角台資企業的當務之急。

  東莞台達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紀堅是一位成功轉型升級的台商。早在1992年,曾紀堅看中大陸勞動力、土地、廠房的低廉而來到廣東東莞投資建廠,開始公司成長迅猛,每年利潤增長率達到20%。後來,由於東莞本地電子廠家同行增多,珠三角土地資源緊缺,加上電力不足、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台達電子在東莞利潤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小。

  於是,曾紀堅開始試圖跳出台商慣用的壓低成本的價格之爭,從產品品質、技術創新上下功夫。他在大陸十多所著名的工科院校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網羅人才,並在這些學校設立企業獎學金,建立內地人才儲備庫,專門從事產品研發。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曾紀堅成功完成了台達電子的產業轉型和升級,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每年增長近20%。

  目前,珠三角台商普遍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台灣“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理事長陳明璋教授在廣東、福建和華東地區就台商產業轉型壓力問題做過一項調查,在廣東東莞、深圳及其它珠三角地區,有85%以上的台商感到了產業轉型的壓力,而在福建和華東地區,這個數字低於70%。

  十幾年前就來大陸創業的東莞台商、光正集團董事長葉宏燈說,台商的專長是品牌代工生產,隨著全世界製造業向亞太地區轉移,6萬多家台商來到大陸,仍是沿用原來的代工經營模式,利用大陸廉價勞動力、土地等資源進行加工裝配。而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日韓企業蜂擁而至,大陸當地企業迅速成長,台資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台資企業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窘境。

  同時,台商也逐漸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封閉型”的經營方式。如在東莞,1987年第一家台灣鞋廠投資生產後,一些與之有聯係的上、下游生產企業“一窩蜂”地相繼前來投資辦廠,以維持原來的產業鏈,并形成一個制鞋商、原材料供應商、包裝商、機器維修店以及其他外包廠商在內的新的企業網絡。這種自成一體的產業集群網絡,使台資企業與當地企業的交流反而少了。葉宏燈說,“封閉型”的經營方式不利於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台資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真正做到“落地生根”,著眼於拓展內銷市場,加強與大陸企業的聯係互動。

  陳明璋說:“傳統的經營方式造成台商殺價互砍利潤,最後的結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台商們要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跳出來,必須想盡各種辦法尋求突破。”

  陳明璋的調查表明,珠三角台商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來自於同業競爭、人才培養、技術升級、產品創新和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等諸多方面,而台商們目前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最需要的依次是:培養轉型人才、知識管理、轉換經營模式、建立品牌和融資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