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二藥事件”看國企改制的教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3 08:03:06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日前,備受關注的“齊二藥事件”有了新進展———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作出擬吊銷齊二藥《藥品生産許可證》的决定,幷根據行政處罰法等規定向其發出了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齊二藥法人代表、副廠長、技術廠長等涉案人員也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理賠工作拉開帷幕。

  燕趙都市報文章評論道,人命關天,何况尚存隱性危害的假藥使用者更是無從統計,所以,給予齊二藥以及相關涉案人員嚴厲的懲處,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爲過。但是,隨著懲處的開始,在人們關注被假藥奪命的病人和罪不可赦的涉案者之外,又一個受害群體出現了———《藥品生産許可證》的吊銷,注定會使齊二藥絕大多數與造假“無關”的職工歇業待崗,生活陷入困境。

  齊二藥是一個怎樣的企業?在去年9月之前,這是一個“無論是管理還是各項制度建設上都很嚴格”的國有企業;但此後,齊二藥在齊齊哈爾市招商引資中被某投資公司收購變成了民營企業。正是在新舊體制交替前後,齊二藥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假原料進入工廠;藥品生産檢驗環節漏洞迭出,假藥品流入市場;大批老工人“回家”,新進廠的人不培訓就上崗,而化驗室11名職工無一人會進行必需的圖譜分析操作;管理人員用誰不用誰老闆一個人說了算……現如今,5種假藥現身市場,多名病人被奪去生命,大批工人連那三四百元的工資也將不保,種種結果表明,這是一次徹底失敗的改制。

  文章稱,從民生的角度看,那些無辜的病人和即將待崗的職工,是這次改制的最大犧牲品。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將來齊二藥經過系統整改後重獲新生,也很難在短期內走出“經濟困境”和“信任危機”。換言之,即使重新上崗的職工,工資待遇仍可堪憂,誰又能對這個弱勢群體的損失負責呢?

  招商引資背景下的企業改制,往往大刀闊斧、特事特辦、祗爭朝夕。這種急功近利的改制,背後隱藏著地方政府對政績的渴望,幷在種種原因中向民間資本“臣服”,由此導致了監管上大開“綠燈”以及原有職工的利益被忽視。表面上,地方政府甚至國企在急忙忙的改制中獲得了一時之利,但由於這種改制潜藏非常大的危險,最終很可能得不償失。

  英國政論家伯克說:謹慎是一種政治美德。

  文章認爲,國企改民企,有利於提高資産效能和生産效益。但操作過程應當慎行。最重要的,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强對改制企業的監管———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監管使民企正常運轉,就是在保護國有資産不流失、不貶值。另一方面,在改制過程中及改制後,必須保證職工通過工會組織等渠道與民企老闆有平等的談判權。

  一個大型企業在改制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轟然倒掉、瀕臨死亡,爲國企改制敲響了警鍾:改制,不能是一個民間資本吸納和挂牌剪綵的簡單過程,在保護國有資産和保障職工權益方面,還需要做許多工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