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黃金、石油價格暴漲意味著什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7 07:53:10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一場席捲全球的價格暴漲正在來臨,更可怕的是,這一輪價格上漲幷沒有結束的徵兆。對正在遭遇樓價上漲困擾的中國經濟來說,這是一重更直接和嚴峻的考驗。 

  近期以來,由銅、石油、黃金等領銜,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狂潮。儘管近期價格略有回調,但截止到5月19日收盤日,國際期銅價格仍維持在7600美元/噸的價格水平之上,黃金價格報收于659美元/盎司,石油價格則一直維持在75美元/桶的高位之上。僅在一個月之前,這三類商品的價格還僅僅爲6000美元/噸、600美元/盎司和70美元/桶,而“國儲銅”事件之時普遍認爲畸高的5000美元/噸的價格更是恍然如夢。 

  目前,路透社CRB指數是應用最爲廣泛的衡量全球商品價格變動的指標,它匯集了全球最重要的7大商品交易所的19種商品的期貨合約,涵蓋了能源(如原油、燃料油等)、工業金屬(銅、鋁、鋅、鉛、錫等)、貴金屬(黃金、白銀等)、榖物、畜産品和軟性産品等主要的商品期貨,是全球商品價格波動的指標。截止到5月22日,CRB指數已經在342點高位附近持續運行,創出CRB指數1980年以後的歷史新高。CRB指數的變化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一場席捲全球的價格暴漲正在來臨。更可怕的是,這一輪價格上漲幷沒有結束的徵兆,近期銅、黃金等價格的回調祗是對前期過度投機的正常反應而已,幷不會改變上漲的根本走勢。 

  近期以來,在全球範圍內流動性過剩、資本過剩的大背景之下,大宗商品與房地産、股票等一起成爲國際上最受歡迎的投資品種。全球經濟增長特別是以中國、印度爲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持續增長所帶來的巨額能源需求,是這輪商品牛市的基礎性支撑力量。以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爲代表的“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英文的第一個字母,與英文“brick”———磚頭髮音相同)經濟持續高增長,在基本面上保證了大宗商品大牛市的出現。同時,國際上對沖基金對大宗商品的大規模投機性追逐則直接導致2001年以來大宗商品牛市的形成,從銅、鋅到橙汁、白糖等大宗金屬、能源和部分農産品的大宗商品價格均創出歷史高位。 

  回到中國的經濟現實中來。當前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判斷依然存在較大爭議,但部分行業通脹與部分行業緊縮同時存在亦是不爭的事實,而這與國際範圍內的價格暴漲潮有直接關聯。 

  衆所週知,儘管中國已經實現經濟持續增長20多年,但中國經濟依然嚴重依賴于政府投資與出口,粗放式投資所衍生出的投資效率不高問題導致對能源、鐵礦石、農産品等各種商品的需求暴漲。中國本身的資源存量無法支撑其需求,許多商品都必須通過國際市場進口。 

  而全球範圍內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對中國經濟將會産生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通脹將可能會與通縮幷存。一方面,由於農産品、能源、礦石等均屬於基礎原料,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會通過其中下游各種産業鏈傳遞,從而對中國經濟形成非常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另一方面,部分産能過剩、在産業鏈條上不佔優勢的産業,其因原材料漲價而增加的成本無法轉嫁給消費者,有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緊縮威脅。 

  中國經濟正在遭受房地産價格暴漲所帶來的痛苦,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直接更猛烈。通貨膨脹壓力與行業緊縮壓力幷存是近憂,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還可能會使中國的産業結構出現失衡、進一步加劇就業難題則是由此而生的遠慮。 

  近期,央行溫和加息、國務院提出調控房地産的6大措施,是對近期中國宏觀經濟作出的審慎反應。但是,面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恐怕單純的經濟政策已是不够,有關部門在協同的基礎上盡快推出應對政策組合方是明智之舉。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全球範圍內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需要我們做準備。

  來源:南方週末  作者:時衛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