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有感於國學大師也“十大”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1 11:24:03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人民日報今日新語刊載文章說,“十大國學大師”終於新鮮出爐了。這樣的評選,本意已經不在促進國學本體的傳播,而是把國學和大師當作娛樂符號或者工具,放在製造新聞的熱鍋里加以“炒作”,獲得點擊率和收視率。

  最近,媒體曝出一條消息:“十大國學大師”誕生。這真是一個大新聞!

  文章說,經過百年醞釀,“十大國學大師”終於新鮮出爐,即便是在熱點新聞多如牛毛的今天,這條新聞也令國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我作為一國學熱愛者,理應高興,卻總覺得有點不是味兒。

  這個“不是味兒”,當然不是指“十大國學大師”的人選是否實至名歸,儘管輿論對此也確實存在許多爭議。客觀地說,這些名字,個個如雷貫耳,在專業研究領域皆有很大建樹。掐著指頭數,儘管個別人能否排在前十名似可推敲,但封個大師稱號應該問題不大。至於產生爭議,無非是大師的量化標準不一。這是技術問題,好解決。
  
  文章又說,這個“不是味兒”,也不是指國學不應崇敬自己的大師。國學作為正在力推的“顯學”,列入大學和中小學教學計畫,走上電視講堂,這都是好事。開券有益,不管什麼“學”,只要肯學,都會使人進步,何況千年積澱的國學!何況可資師範的國學大師有那麼多!

  既然國學如此被重視,國學的大師從故紙堆裏被鉤沉、被崇敬也在情理之中,這都沒有錯。問題是:“十大國學大師”總讓人聯想到娛樂界的十大這個、十大那個。總之,像娛樂評獎一樣,十大國學大師的評選,本意已經不在促進國學本體的傳播,而是把國學和大師當作娛樂符號或者工具,放在製造新聞的熱鍋里加以“炒作”,獲得點擊率和收視率。

  當然,如果是別的領域也就罷了,不必在此說三道四了,權且享受“娛樂”吧――凡事不必當真。但是,事涉國學,涉及到已經作古的學術前輩,就還是不免要較一回真。端莊一點說,這不是推選幾個學術帶頭人,沒有必要在眾多已故的學者名錄中非排出一個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來不可。今日所謂的轟轟烈烈大張旗鼓的“十大”,形式大於內容,並非推進學術發展的正途。由此引發的爭議,更是毫無意義,徒傷精力,於國學有害無益。

  前些年,就聽到“打住,十大!”的怒喝聲。今天看來,“十大”之風不僅沒有打住,而且花樣翻新,連寡淡寂寞的國學也來湊熱鬧,真令人感嘆泛娛樂化的力量!

  但這件事還不只是“娛樂化”這麼簡單,隱約間,還聞到了另外一種味道――那就是商業味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