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胡錦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5 21:42:48  


胡錦濤主席出席兩院院士大會時,引用古人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政府網刊出是次講話內容,全文如下:

  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各位院士,同志們:

  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今天隆重開幕了。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這次兩院院士大會,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十一五”時期的重要時刻召開的。開好這次會議,對發揮兩院院士在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的領軍作用,動員我國科技界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建功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目前的形勢和我國科技戰綫的任務

  改革開放28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長期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社會生産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强,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我們已經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滿懷信心地爲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而奮鬥。今年初,國務院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强自主創新能力的决定,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了用15年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重大戰略任務。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正在意氣風發地爲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鬥。

  越是取得的成績大,越是發展的前景好,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全面分析和正確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産業和技術轉移加速進行,各國同我國合作的意願普遍增强。同時,國際局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仍面臨著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壓力。

  從國內發展看,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漸完善,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我國的發展具有更爲堅實的基礎,也具有更爲廣闊的前景。同時,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正處於幷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還不發達,發展還很不平衡,人民生活還不富裕,農業基礎比較脆弱,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能源資源約束日漸突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嚴重。要解决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需要我們進行長期努力。

  從世界科技發展看,科學技術特別是戰略高技術正日益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决定性力量,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科技進步不斷突破人類認識的已有境界,學科之間、科學和技術之間、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交叉滲透,産生了衆多新的跨學科領域。科學發現正在爲技術創新和生産力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道路,科技成果産業化周期縮短,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爲主要標志的高技術及其産業快速發展,不斷創造出新的科技制高點和經濟增長點,成爲科技創新和先進生産力的集中體現,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强大動力。國家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爲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調控能力,表現爲對知識産權的擁有、運用能力。在當代世界科技發展的澎湃大潮中,可以說,誰把握了這些新特點新趨勢,緊緊抓住追趕和跨越的機遇,不斷增强科技實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誰就能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戰略地位。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了爭奪科技制高點的步伐。世界科技進步迅猛發展及其帶來的巨大影響,給我們提出了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急起直追、鍥而不捨,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增强國家核心競爭力,帶動我國社會生産力實現質的飛躍,努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和保持發展的主動權。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培養了一支勇於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優秀科技隊伍,部分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强,發明專利數量少,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高新技術産業所占比例較低,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爲技術創新的主體,許多技術研究開發的成果還難以實現産業化,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少,科技體制機制存在不少弊端。這些影響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都需要我們下大氣力認真加以解决。

  總之,無論從國際看還是從國內看,無論從經濟社會發展看還是從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看,我們都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古人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的情况下,我們必須增强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既要認清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又要正視挑戰、迎接挑戰、戰勝挑戰。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分析和應對可能影響我國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各種挑戰上,把著力點更多地放在把握和解决可能影響我國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上,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戰略决策。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創新能力作爲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創新能力作爲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創新能力作爲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撑發展、引領未來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把科學技術作爲第一生産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强國戰略,堅定不移地貫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發展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針,制訂科技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强基礎研究、高技術前沿研究、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加快把知識和技術轉化爲現實生産力,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真正使科學技術現代化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强大動力。

  二、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型科技人才。沒有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作支撑,要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不可能的。世界範圍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誰能够培養、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誰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實現發展目標的第一資源。這裡,我想專門講講加緊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問題。

  古往今來的科技創新實踐都表明,創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是科技新突破、發展新途徑的引領者和開拓者,是國家發展的寶貴戰略資源。抓緊幷持之以恒地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把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加緊建設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求作爲基準,遵循創新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實踐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斷發展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動局面。

  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會共同努力。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第一,要完善培養體系。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長是一個綜合培養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從教育這個源頭抓起。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要求,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質教育,努力建設有利於創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養體系。要以系統的觀點統籌小學、中學、大學直到就業等各個環節,形成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機制。要改變單純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創新型教有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把中小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廣大青少年在發掘興趣和潜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要改革和完善高等學校的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要高度重視技術科學的發展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把科技成果轉化爲工程應用的能力。要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地開展在職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加快建立網絡化、開放式、自主性的終身教育體系,使廣大科技人員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高進行科技創新的素質和能力。

  第二,要不拘一格選用人才。要建立健全一套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堅持在公平競爭中識別人才、發現人才、培育人才,摒弃論資排輩、攀比學歷等做法,爲優秀人才特別是年輕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幹提供更多機會。要認真貫徹國家和産業層面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依托國家重大人才培養計劃、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重大産業攻關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積極搭建各類創新平臺,爲創新型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建功立業創造條件。要大力發展奮力攀登的創新文化,培育相互友愛的人際關係,保持寬鬆自由的工作氛圍,營造團結和諧的組織機制,理解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個性特點,允許他們在學術上發表新見解新主張,鼓勵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和保護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保證科技人才能够心無旁騖地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科技創新具有很强的風險性和不可預見性,要允許和寬容科技創新失敗,關心和愛護在探索中受挫的科技人才,支持他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繼續前進。科技團隊的領軍人物和管理者要提高科技領導和管理的能力,爭當發現創新型科技人才的“伯樂”,做到知人善任,促進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第三,要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分配、流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决破除束縛人才成長和限制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觀念、做法、體制,保證激勵科技創新的制度和政策在科研第一綫得到落實。要完善品德、業績、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全面的人才評價體系,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貢獻實施目標化管理,進一步克服人才評價中重學歷資歷、輕能力業績的傾向。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健全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的機制,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型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要完善知識産權制度,激勵創新,保障權益,爲推動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的運用提供法律保障。要改革和完善職稱評審制度,以引導和激勵各類人才積極進行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爲導向,更加關注重點行業和人才密集單位,更加關注邊遠貧困地區和基層科技推廣、工農業生産第一綫,更加關注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的各類企事業單位,更加關注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要建立健全鼓勵人才創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堅持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的政策,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給予重獎,真正形成崗位靠競爭、報酬靠貢獻的激勵機制,讓優秀人才得到優厚報酬。要健全人才流動機制和人才信息化管理機制,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促進人才合理有序流動,讓稀缺人才和特殊專業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幷保障國家重大科技工作的人才儲備。

  第四,要進行開放式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特別是領軍人物,關起門來是培養不出來的。在世界科技水平總體領先於我國的形勢下,不采用開放式培養,難以儘快培養造就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趕超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徑,開放式培養則是加快培養造就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領軍人物的有效途徑。我國兩院院士以及一些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大都曾留學海外或經常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既在國際交流合作中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也汲取了先進的創新理念和最新的科技知識。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强同國際科技界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積極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海外研究開發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開發中心,支持在雙邊和多邊科技合作協議框架下實施國際合作項目,支持我國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或産業化基地,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究開發機構。要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國際學術組織,支持我國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大科學工程。要善於利用國內國外兩種人才資源,堅持自主培養開發和引進海外人才幷重,立足國內進行人才資源開發,堅持自力更生培養人才,同時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尤其是要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人才。

  第五,要營造鼓勵科技創新的社會氛圍。創新文化同科技創新有著相互促進、相互激蕩的關係。中華文化包含著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我們的先人們歷來强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强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精神,爲造就一支浩浩蕩蕩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大力提倡敢於創新、敢爲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廣爲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使廣大人民群衆更好地接受科技武裝,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要加强宣傳科技創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讓人民群衆瞭解科技創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推動作用,引導全社會樹立創新光榮的價值觀,使科技創新成爲全社會景仰的工作和活動。要加强科普工作,使我國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樹立從事科技創新的理想,立志成爲未來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和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接班人。

  實踐表明,創新型科技人才特別是領軍人物都具有成長成才、實現科技創新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素質和特點。歸納起來,在當代中國,要成爲一名創新型科技人才,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素質和品格。一是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技事業,努力做到德才兼備,堅持在爲祖國、爲人民勇攀科技高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二是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氣,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保持强烈的創新欲望和探索未知領域的堅定意志,對新事物新知識特別敏銳,敢於挑戰權威和傳統觀念,爲追求真理、實現創新而勇往直前。三是具有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善於運用科學方法和科學手段,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夯實理論功底,構建廣博而精深的知識結構,養成比較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四是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廣闊的國際視野、敏銳的專業洞察力,能够準確把握科技發展和創新的方向,善於對解决重大科技問題提出關鍵性對策。五是具有强烈的團結協作精神,善於組織多學科的專家、調動多方面的知識,領導創新團隊在重大科技攻關和科技前沿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六是具有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堅忍不拔,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挫折失敗,勇於在科技創新的實踐中經歷磨練,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這些素質和品格,不僅可以在世界許多成功的科學家身上看到,也可以在我們的院士和一些優秀科技工作者身上看到。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使之在培養造就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中發揮重要作用。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科技領軍人物,可以帶出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和團隊,可以創造世界領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競爭力的企業和全新的産業。在我們的院士隊伍裡,就不乏這樣的將才和帥才。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這類人才還不够多。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抓緊培養造就這類人才,尤其要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領軍人物。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大批各個層次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在學術和技術梯隊中形成科技創新的骨幹力量和符合科技創新需求的人才結構,以推動科技活動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創新實踐。

  我國科技事業正處在實現發展跨越的重要機遇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既對科技事業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爲廣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舞臺。有志氣、有抱負的我國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抓住這個重大歷史機遇,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美好的人生追求。

  三、兩院院士要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大顯身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著我國科學和工程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水平,享有崇高榮譽,受到全社會廣泛尊重。長期以來,兩院院士作爲全國科技大軍的領軍人物,崇尚科學,敬業奉獻,爲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從1956年我國制定《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到在條件异常艱苦的歲月裡成功研製“兩彈一星”,從制定和實施對我國科技發展起到重大作用的“863”、“973”計劃到“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遨游太空,從我國取得雜交水稻、陸相成油理論和應用、高性能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成果到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高速軌道交通等重大决策,兩院院士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勞。前不久過世的王選院士就是我國院士的杰出代表,他獻身科學、敢爲人先,提携後學、甘爲人梯,爲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兩院院士真正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的院士制度,有利於凝聚我國科技界的精英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出主意、攻難關,有利於組織創新團隊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有利於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爲國家富强、民族振興貢獻智慧才幹。院士制度在我國才實行幾十年,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完善,使之更好地發揮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對兩院院士寄予厚望。希望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進一步發揮跨學科、跨部門、高水平的優勢,圍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國防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宏觀性、戰略性、前瞻性、綜合性的决策咨詢,組織科研團隊在專業領域內發揮領軍作用,爲黨和政府决策提供真知灼見,以實際行動推動重大决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希望兩院院士發揚心系祖國、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爭當科技創新的尖兵。要緊緊抓住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把國家需求、宏觀部署和自由探索結合起來,繼續推進原始性創新,繼續推進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集成技術研發,繼續推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繼續推進産學研相結合,努力爲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希望兩院院士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實踐中做拼搏奉獻的楷模,帶頭弘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積極實踐以“八榮八耻”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承擔起向社會示範創新行爲、展示創新成果、傳播創新文化的責任,培養廣大人民群衆對科技的興趣和愛好,加深全社會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和感知,共同建設創新文化。同時,我殷切希望大家承擔起培養和提携人才特別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重任,建設好學術梯隊,爲年輕人奮勇創新提供舞臺,爲年輕人加快成才鋪路搭橋。

  各位院士、同志們!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時代賦予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希望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埋頭苦幹、銳意進取,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光輝業績,不斷爲祖國、爲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