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黑洞”有多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8 07:07:43  


  中評社香港6月8日電/6月3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透露最近審計署對6省區80個開發區調查發現,由於二元稅制下的不規範操作,2003年以來這些地區一共减免稅123億元,除正常减免稅以外,很多特殊政策導致稅收流失65個億。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說. 如果沒有具體的稅收損失數字,國家審計署的調查結果幷不算是新聞——開發區稅收的跑冒滴漏早已爲人所熟知,全國大大小小上千個開發區,有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該收的都收了? 

  文章稱,有人因此感慨,開發區的稅收“黑洞”有多深。其實,開發區稅收“黑洞”不過是招商引資“黑洞”中的一部分而已。在許多地區,那些祗看合同資金,不問實際到賬資金額,祗要統計數據好看,不問實際投資效益、花樣迭出的招商引資,不僅沒能給國家稅收“添磚加瓦”,反而帶來種種社會負效應。而這種難以用具體的數據進行衡量統計的負效應,即是招商引資的“黑洞”。 

  比如土地資源流失。2004年的開發區大撤幷,全國開發區數量壓縮了70%,用地規模壓縮了65%。同時,清理拖欠農民徵地款175億元,查處了8萬多起土地違法案件。而在這以後,由於盲目招商引資所導致的土地資源流失現象幷沒有完全被遏制。所不同的是,圈地的由工業企業變成了房地産企業。從城市到鄉村,從市中心商業繁華地段到鄉村風景佳處,均能看到書寫了某某樓盤的圍墻荒地。
 
  又比如環境污染。早先,我們見過全國最大開發區內蒙古烏拉蓋開發區的“黑色幽默”:這個開發區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開發10年,共引進各類企業30多戶,大部分進行農牧業開發,一些草場因此超載達3倍,大面積的草場退化、沙化。現在,我們則頻頻遭遇村民們投訴無門的“悲情故事”:因爲工業污染,養殖的魚蝦死了,地里的秧苗蔫了,親人得了怪病,而周圍污染企業的環保考核却達標了。 

  還有對政府機構建設、職能定位及工作作風的破壞。這包括“全民招商”的泛濫及其帶來的弄虛作假、違規操作、權力尋租和浮誇歪風。招商引資的“黑洞”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招商引資的目標錯位。招商引資是爲了發展地方經濟,一個項目的引進自然要考慮到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要衡量地方老百姓的得與失。如果確立了這樣招商引資的目標,稅收、環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市場秩序建立、政府的廉潔高效,等等,一系列關乎地方經濟建設的要素考量都將納入招商引資流程。遺憾的是,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資的目標僅僅是爲了地方GDP和領導政績,出現種種招商引資之怪現狀也就不足爲奇了。 

  文章指出,如何避免掉進招商引資“黑洞”?有人會說,要改變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加强監管,不以數字論英雄。理兒是這理兒,但關鍵還在於由誰來考核監管。如果一個地方的招商引資業績必須由地方百姓來打分的話,相信各地的招商引資步伐才會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