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代表訪台摸底細 日韓也關注台灣局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5 10:24:16  


6月10日,臺灣民眾舉行嗆扁集會,要求陳水扁下臺。
  6月10日下午,臺北暴雨暫歇。凱達格蘭大道上,國親兩黨聲勢浩大的“嗆扁下臺”集會如期舉行,臺灣政局依然撲朔迷離。 
  
  此時此刻,美國的態度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挺扁”還是“棄扁”?各路預言家們翻來覆去地“咀嚼”來自華盛頓的隻言片語。而對訪台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的一言一行,人們也恨不得用放大鏡來審視,希望能嗅出臺灣政局未來走向的一些蛛絲馬跡。 

  美國“挺扁”之說是謠傳 
  
  對臺灣“第一家庭”弊案引發的這場政壇風暴,美國一直高度關切。6月2日,台駐美代表李大維在例行的雙橡園記者聚會上公開“曝料”:台美間的溝通相當頻密,美方對陳水扁“權力下放”的具體內容“相當好奇”。不過,當臺灣記者追問美國官員:美國是否已做好臺灣領導人更迭的預案、有沒有特定支援物件時,得到的回答是:“這是臺灣的內部事務,美國關心,但不公開評論。” 
  
  話音未落,臺灣“中央社”6月5日的一則消息卻讓美國官員不得不站出來高調闢謠。原來,“中央社”一名林姓記者發自華盛頓的專電說,“據美國國務院的消息來源透露,美國政府對於臺灣近來政局急速變化感到憂慮,美國希望台海穩定,也盼陳水扁能順利完成剩下任期,政府更不要空轉。” 
  
  消息一出,立即在臺灣島內引起反響。有綠營人士認為這是美國“挺扁”的訊號,於是暗中大喜;而分析人士認為,這“很可能是扁當局自己放的假消息”。 
  
  綠營人士的竊喜沒能持續多長時間。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很快發表書面聲明,重申不干涉“臺灣內部事務”,實際上否認了“挺扁”之說。這時,捅出婁子的“中央社”駐華盛頓記者也承認,“挺扁”之說並非直接來自美國國務院官員,而是經過引述後,被自己過度解讀了。 

  美代表訪台摸底細 
  
  儘管美國一再申明不會介入臺灣局勢,但臺灣仍有輿論認為,美國對臺灣的政局已由關切升高為焦慮。臺灣東森新聞發自華盛頓的消息甚至指出,美國國務院官員已針對各種可能進行評估,包括推演臺灣領導人變更之後對台海局勢和美國利益可能造成的影響。而在這個“多事之秋”訪台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則被認為負有“實地深入觀察、瞭解臺灣政情”及傳話的任務。 
  
  薄瑞光是臺灣當局的老熟人,1999-2001年間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今年2月接任現職。薄瑞光6月7日抵台的當天,韓國某報以鬥大的標題字型大小,報導了美國政府支援呂秀蓮取代陳水扁的消息。此前,島內“名嘴”胡忠信曝料稱,美方要陳水扁依據“憲政”制度下臺,由呂秀蓮接任。 
  
  6月8日上午,薄瑞光和陳水扁見面,談了3個多小時,還共進了午餐。據臺灣媒體報導:陳水扁除了向美方重申未來兩年“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修改憲法中有關‘主權’的部分、不推動有關統獨的公民投票”外,還大訴其苦,指責“在野黨”把司法案件泛政治化。 
  
  8日下午,薄瑞光與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密談了40多分鐘。事後,面對媒體的“窮追猛打”,薄瑞光先以“不瞭解你問的問題”搪塞,接著以“外交辭令”應對:“大家可以做任何揣測,這是臺灣的內部問題,美國政府沒有對該議題表達意見。” 
  
  6月9日,美國國務院迅速對陳水扁的“四不”承諾做出反應,對他的承諾表示歡迎。對此,《中國時報》的解讀是:美國通過薄瑞光向陳水扁帶話,希望陳水扁一切依法行事,不要在臺灣內部政治紛爭的關頭製造兩岸事端以轉移焦點,並且一旦持續出現大規模街頭抗議,當局必須自我克制,避免流血衝突。而陳水扁則通過重申“四不”以換取美國的支持,以化解當前的“罷免”危機。

  保持模糊和彈性有利於美採取應對措施 
  
  美方一開始對台局勢不予置評,是因為美國不瞭解陳水扁及“第一家庭”涉案程度,也沒摸清島內各個政治勢力派別對陳水扁政治前途的真實想法。毫無疑問,美方對臺灣島內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已有應對預案。在目前情勢下,美國不會明確表達對一些事務的看法,保持模糊和彈性更利於美國採取下一步應對措施。 

  美國國務院發表書面聲明肯定陳水扁重申“四不”承諾,在一定程度上幫了他的忙,但美國這樣做也有“畫地為牢”之意,希望陳水扁在未來兩年不要在兩岸問題上製造事端,給布什政府添亂。 
考慮國家利益美擔心臺灣政局不穩 

  臺灣《中國時報》刊文指出,美國固然一再強調“不選邊”,留待臺灣人民自己決定,但是臺灣與美國的利益至關密切,而且臺灣政局變動可能影響兩岸與區域安定,從而影響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關係,所以並非單純的內政問題。 

  薄瑞光曾指出,臺灣有兩個問題需要持續注意,一是“憲改”是否涉及“主權”,一是臺灣的防禦能力。這兩個問題,一個關乎台海的穩定,一個關乎軍購案能否過關,都與美國的利益相關。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擔心陳水扁會在兩岸議題上鋌而走險,進而對台海產生負面影響。退一步說,即使陳水扁不出此招,如果未來兩年內臺灣陷入政治惡鬥,導致軍購案繼續延宕,也非美國所樂見。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臺灣政局的動盪還未到讓美國緊張的地步,尤其是在陳水扁信誓旦旦地重申“四不”承諾之後。香港中評社的署名評論指出:“這一階段來,陳水扁忙於自保,還無法把群眾運動的方向扭轉過來,也無法用‘急獨’手段或者是衝撞美國兩岸政策的手段改變形勢。因此,目前臺灣政局還停留在相對穩定的階段,美國還未看到危險性。”

  擔心局勢突變美正暗中分析評估 

  據“中央社”報導,當媒體請薄瑞光預測臺灣紛亂還要持續多久、會不會釀成更大風波時,他說:“臺灣政壇永遠會有戲劇性的事件,所以還要看。” 

  分析人士認為,美方目前仍在對臺灣政局做評估,看不出棄誰挺誰的跡象。臺灣媒體引述一位美國前國務院官員的話說,未來各種可能性都存在。有評論更形象地指出:“對美國來說,在臺灣當前的政治亂流中,伸出手來求助的人很多,美國需要仔細辨認,哪一隻手是最值得拉住的。”不過,從美國對“中央社”“挺扁”消息的高調否認可以看出,至少美國目前是下決心袖手旁觀,拒絕向陳水扁伸出援手。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張麟征指出,美國與陳水扁的關係自今年年初以來,從緊縮兩岸關係、“終統”事件、“過境”事件,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美國雖然重視臺灣的戰略價值,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會堅定支持陳水扁本人,但如果決定“棄扁”,美方也肯定需要時間安排好後面的幾步棋。比如,如果呂秀蓮繼任,她的意識形態是否會對兩岸關係帶來新的衝擊,美國還需要掂量掂量。 

  有人說,長期以來,美國有形的無形的手,一直掌握著臺灣政界人物的命脈,不是不出手,只是時候未到。 

  日韓關注臺灣局勢 

  日本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臺灣的報導。《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這是馬英九陣營連續兩周舉行抗議集會,陳水扁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朝日新聞》評論說,在野黨很可能以陳水扁女婿等醜聞為突破口,加強攻勢,乘勝追擊。《東京新聞》則認為,種種跡象表明,陳水扁政權雖然還有兩年才期滿結束,但是已經呈現了末期症狀。更有《岩手日報》報導,陳水扁已經交出實權,成為“樣子總統。” 

  日本政府對於動盪的臺灣雖然表示關注,但是還沒有任何明確的表態。不過,一些政客擔心,如果陳水扁被提前罷免,將導致日本對台關係出現新的動向。 

  韓國媒體近來也很關注臺灣局勢。韓國最大的報紙《朝鮮日報》6月7日—9日連續三天,都有數篇有關臺灣的報導。 

  6月8日,《朝鮮日報》等媒體報導美國對台政策負責人、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7日下午緊急飛抵臺北的消息。此前,韓國聯合通訊社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台海發生危機時,美國調遣駐韓美軍兵力的可能性很小。(來源:世界新聞報)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