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市值考核體系正當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1 06:59:37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去年發佈《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國有股股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關於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東業績考核方式在《通知》中有相應要求。是否要在業績考核中納入市值考核體系,爭論之聲甚囂塵上。

  國際金融報文章稱,時隔9個月,這樣的爭論似乎到了可以偃旗息鼓的時候——將上市公司市值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考核中的說法得到了權威人士的明確認可。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日前就表示,要積極研究把上市公司市值納入考核的方法,不斷增强企業負責人的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强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毫無疑問,盡快建立上市公司市值考核體系勢在必行,這是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用市場來充當評判央企負責人是否勝任的“裁判員”,實在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好的途徑。上市公司的市值,是由股票市場形成的,從根本上看,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經營質量評價的結果。投資者買賣上市公司的股票,主觀上是爲自己賺錢,客觀上也是在爲上市公司經營團隊的成績打分。

  文章認爲,建立上市公司市值考核體系,是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推動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根本途徑。市值考核是全流通時代必需的考核工具。而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以市值還是淨資産值計算,二者對同一資産的估值結果將相差極大。

  在目前市場的3474億股國家及國有法人股,成立時所投入的淨資産總額爲3982億元,目前平均每股淨資産在1.15元左右,而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國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淨資産爲2.84元,上市公司的市場平均價格爲4.95元。若以2.84元/股的淨資産價計算,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賬面價值爲9866億元,資産增值爲2.48倍。若以4.95元/股的市場價格計算,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國有股的市值爲1.72萬億元,資産增值爲4.32倍。

  文章表示,無可否認,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弄虛作假,欺騙投資者的方式來提高公司的市值。國資委也曾擔心在市場監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出現這樣的問題會産生比較大的負面效應。但是,“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上市公司這樣做,那麽他們不單是欺騙國資委,而是欺騙股市的全體投資者。如果國資委用淨資産來衡量上市公司的成績,那麽上市公司祗要欺騙國資委一家就行了。欺騙全體投資者與欺騙國資委一家,那一個難度更大?答案顯而易見。完全可以相信,利益集團要操縱股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文章指出,中國企業最大的毛病,一是缺自主創新,二是缺自主品牌;這是公認的事實。有專家認爲,這種局面的出現,與中國長期使用淨資産來衡量企業的成績有關。企業將資金投在有形資産之中,可以很方便地在財務報表上反映出來。但是,企業將資金投在技術專利、品牌價值等無形資産中,却很難在淨資産中反映出來。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自創品牌的動力。企業寧願走粗放式經營的道路。相反,上市公司的股價之中,不但包含有形資産的價值,也包含有技術專利、品牌等無形資産的價值。祗有用公司市值來衡量其經營團隊的成績,才能真正把企業自主創新、自創品牌的成績反映出來,才能完整地衡量出企業經營團隊的貢獻,推動企業成爲自主創新、自創品牌的主體。這與股市之中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當然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要找出市值考核體系的壞處,或許祗有一個:央企的高管們,今後的日子恐怕沒有那麽好過,市值考核,那可是真真正正童叟無欺的“試金石”,想濫竽充數祗有淘汰一條路可以走。要想過好日子,需增强責任感,呵護好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學會討他們“歡心”,也是必須學會的職業技巧。

  文章最後强調,期待國資委早日將市值考核體系納入日程。此法施行之日,必將受到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歡迎,資本市場也必然迎來重大利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