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藉罷扁死中求生 馬英九可能懸崖落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1 09:59:04  


“罷扁”政潮中,馬宋幾度同台嗆扁下台,但宋楚瑜的每次行動,將使馬英九的政治光環黯淡一點。
  中訊社香港6月21日電/台灣東森新聞報今日刊登一評論文章認為,這一波的“罷扁”政潮當中,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毫無警覺的跟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步上了這座不可能會通的大橋,而且還被宋楚瑜推著走在前頭,變成了宋楚瑜在開馬車。這情形簡直是“連宋配”的翻版。隨著宋楚瑜的運作和行動,每動一次,馬英九的政治光環就黯淡一點,宋楚瑜橘子汁的濃度就高一點。恭喜宋楚瑜,再次站上藍營群眾運動主導人的位置。

  文章指出,“罷扁”的動機和動作像極了2004年的當選無效與319槍案大抗爭,都是“死中求生的抗爭”,然而卻都是“宋楚瑜的死中求生”,不但與馬英九無關,而且都是馬英九的政治生涯的嚴厲挑戰。 
   
  若是當年的當選無效成功,連戰、宋楚瑜可能翻盤當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今生可能就與“總統”無緣了,而現在的“罷扁”,作為馬英九“總統”選舉的前哨戰還嫌太早,況且“總統”對決的對象也不是陳水扁,馬英九投入不可能通過的“罷扁”,除了讓宋楚瑜得利坐大之外,有何益處? 
   
  文章認為“罷扁”對馬英九不但沒有任何的政治利益,而且將嚴重消耗馬英九的中間形象和政治凝聚力。而且,“如何結束”對馬英九將會是個很嚴厲的挑戰,不了了之那麼現在拼命“罷扁”的意義何在?持續下去,等到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浮出的時候,陳水扁已經不再是關鍵了。因此,文章的筆者評估這場“罷扁”政潮將使馬英九聲望重挫。 

  文章指出,馬英九犯了四個錯誤:

  第一,沒注意到現在推動罷免或倒閣在時機上並不對。推動罷免的時機,應該是在陳水扁的女婿被判刑確定的時候,因為趙建銘都還沒被起訴,將來審理後,有可能犯罪情形不嚴重,甚至也有可能無罪釋放,現在動手,法理上說不過去。況且即使趙建銘被判刑,而審理過程中發現,趙建銘是背著陳水扁在犯法,陳水扁一無所知,那麼陳水扁並沒有需要承擔趙建銘犯法的道義責任。馬英九相當清楚法律的要件,所以才會說出“必須‘總統’涉案,才能罷免”的話來。馬英九若是再次冷靜想想,應該會發現這一頭栽下來,未免太早了。 

  第二,投身罷扁,激化兩極,失去中間立場。馬英九最大的政治資本就是他那溫和親切的形象,強烈的言語和街頭運動,不適合馬英九的形象。上次宋楚瑜運作敗選抗爭的時候,馬英九就是因為成功的扮演了公平公正的中間角色,獲得中間、淺綠的認同,開拓了藍營之外的版圖,才使得聲望大漲。如今馬英九拋棄了中間路線,投身罷扁的群眾運動,更加的激化綠藍對抗,使原來可能支持馬英九的中間選民,無法再以中間的客觀觀點來繼續支持馬英九,逼使他們也必須面臨綠藍的選擇。 
   
  馬英九“宋楚瑜化”走上了藍綠對抗之途,塑造了“抗扁形象”,雖然罷扁政潮之際鐵定可以得到深藍族群的熱情擁載,但是對他在2008年的“總統”之途而言,讓中間民眾無法安心支持,等於是給自己佈下了絆足的暗礁。 

  第三,黨主席帶領國民黨全面開火,形象不利將來執政。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希望社會安定,並不期盼連宋敗選抗爭的事件重演,沒完沒了的鬥爭持續不斷,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之後,讓人感覺溫和安穩,那陣子國民黨呈現了可以擔任執政黨的穩定形象。 
   
  如今民眾大致上都認為連宋抗爭已經告一段落。不料,現在馬英九帶著國民黨,為了要表現出比宋楚瑜更“狠”的衝勢,擺出了“子彈上膛”,要“陳水扁死得很難看”的狠勁,把親民黨一萬多人的場面,準備往上推向十萬、二十萬的群眾大會,馬英九甚至喊出了“百萬人連署”,將國民黨推到了政爭的最前線。 
   
  如此定然加劇台灣社會的動盪,也鐵定讓民眾不得不認為馬英九和宋楚瑜,國民黨和親民黨,將要走同一路線。國民黨走鬥爭路線,破壞了原來的安穩形象,失去了原有支持者的向心力,若是在未來的二年之中,民進黨努力拼政績,只要略有改善,扭轉形象並不困難,如此一來2008年是否發生政黨輪替改由國民黨執政,那就很難講了。 

  第四,罷免陳水扁事件結束之後的安排不清楚。宋楚瑜運作罷免陳水扁,他的目的就是在拉抬參選台北市長聲勢,這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不論罷免有沒有成功,就目前來看,他已經成功的達到了目的。對宋楚瑜而言,罷免不成功對他最為有利,因為可以拉長抗爭陣線,他可能會希望最好是拉長到2008年“總統”選舉。 
   
  以立法院的席次現況,通過罷免案的機會完全沒有,所以罷免不成功是可以預期的事情,而宋楚瑜拉長抗爭陣線也可以預期。 
   
  然而,馬英九就不同了。罷免成功之後,政局可能更亂。“憲法”雖然規定“總統”出缺,由“副總統”繼任,但是,這是指一般情況,呂秀蓮是否繼任“總統”,“憲法”的規定並不很清楚,罷免是否也算出缺可能需要“憲法”解釋和定義。 
   
  如果是由呂秀蓮出任“總統”,那麼民進黨的步調和政治態度可能再次轉變,沒有人能預估情況將會如何,所以罷免成功,馬英九是勝利了,但是,藍綠互鬥的情況可能更加劇烈。 
   
  馬英九既然罷免了陳水扁卻又無法掌控台灣內部的局勢,情況將會很像是打贏了2008年的“總統”選戰,卻無法擔任“總統”一樣,非常的怪異。 
   
  文章進一步指出,要是罷免不成功呢?這是馬英九必須“百分之百”深思的問題。罷免案沒過關,馬英九要如何處理?這可能很傷腦筋。 

  推動倒閣?倒閣之後呢?萬一陳水扁不理會“多數黨組閣”呢?爭鬥的寬度要拉到多大,強度要拉到多深,期限要拉到何時?馬英九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和角色來處理?最重要的是,對2008年的“總統”選舉會不會產生影響? 
   
  馬英九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情況要如何掌握,也不知道如何預做安排?現在只看到馬英九帶頭衝,終點在那里,獎品是什麼,卻沒有人知道。到時候會不會變成“懸崖‘落’馬”? 
   
  文章又指出,此外,國民黨和親民黨在罷扁政潮中雖然合流,但是,兩者的步調並不相同。 
   
  宋楚瑜的目標在提昇聲勢以參選台北市長,所以台北市是罷扁活動設計的唯一重心。國民黨內腦筋清楚的人士,當然知道宋楚瑜的目的何在,所以在馬英九投身罷扁運動之後,他們就試圖將活動拉出台北市,以減低宋楚瑜在台北市的運作力道,因此也計劃在彰化縣、高雄市辦理活動。例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反對在高雄市舉辦罷扁活動,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卻堅持必須在高雄市辦理,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合流而不同心,在最後將會因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發生衝突。 
   
  由於藍營在立法院不可能獲得通過罷免的三分之二票數,所以罷扁運動的原始設計,目的是在引發藍綠對抗,製造動員群眾的動力,這符合宋楚瑜的現況和需要,因此必須抗爭再抗爭,才能利用群眾抬高聲勢。 
   
  在群眾運動中,有馬英九參與更可以突出宋楚瑜和馬英九是屬於同一級數,顯得比國民黨的候選人郝龍斌更有群眾魅力。豈不見,這陣子郝龍斌幾乎都用不上力,只能看著宋楚瑜耍把戲。上個月宋楚瑜的民調或許落後郝龍斌,但是經過這陣子的罷扁政潮之後,現在誰高誰低可就難說了。 
   
  文章說,馬英九當然不希望宋楚瑜成為台北市長,讓自己的“總統”之途產生變數,國民黨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大餅被宋楚瑜拿去最大的一塊。但是,如何壓制宋楚瑜的氣勢和民調,現在不但是個關鍵課題,也是個大難題。 
   
  最近陳水扁和民進黨已經有了開始反擊的佈局,而且來勢洶洶,若是陳水扁能夠成功的將台開案切割開,可以反擊的角度和寬度就相當的大,馬英九對罷扁的態度先後矛盾,而言詞又失了分寸,加上馬英九沒有宋楚瑜那麼難惹,因此陳水扁和民進黨不會衝著宋楚瑜發難,馬英九將成為主要的反擊對象。 
   
  文章認為,馬英九倒了,藍營之中捨宋楚瑜還有何人?說不定,到時候宋楚瑜也跟著扯馬英九的後腿。 
   
  由於宋楚瑜現在控制著罷扁的高度,檯面上卻是馬英九當先,所以筆者預計馬英九將來必然會因為這個不可能通過的的罷扁案而弄得裡外不是人。
   
  宋楚瑜指出,“民氣可用,橘營誓必抗爭到底”。隨著宋楚瑜的運作和行動,每動一次,馬英九的政治光環就黯淡一點,宋楚瑜橘子汁的濃度就高一點。恭喜宋楚瑜,再次站上藍營群眾運動主導人的位置。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