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大陸致命磁吸 台灣人才將成整串肉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4 11:33:22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最近媒體報導中國大陸的北京、清華大學挖角台灣的教授登陸任教,讓人擔心這股挖角之風是否會擴散。而台灣的學術界是否也會如製造產業一般,在中國大陸磁吸效應之下而產生“空洞化”的危機,恐怕將是台灣未來學術發展上的深層憂慮。 

  社論說,海峽兩岸爭取學者到大學或研究單位任職,當然是最近十年的事。在十年之前,中國大陸的經濟雖然已經起飛,但基礎實力還不夠厚實,發展的重點都是在民生的改善與基礎建設的擴充,尚無餘力走向略具“奢侈品”特色的學術研究。但是十年之後的今天,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已經漸漸能夠支撐學術研究的投入,不但其重點大學在薪水與其他待遇的規格上不輸給台灣,他們在研究設施、開辦費、外在環境方面,也提供頗具彈性的配合,使得台灣在學術競爭上逐漸感覺吃力。像中研院院士姚其智原來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知名經濟學家錢穎一原本任教於加州柏克萊大學,都是威鎮一方的大學者,也都先後落腳清華大學。雖然目前看來這些登陸學者僅是個案,但是從大趨勢看來,這樣的磁吸趨勢一旦開始就會日益加溫,這才是讓台灣學術界擔心之處。 
 
  社論指出,如果拿學術界與金融界做類比,讀者就更能體會兩岸競爭的關鍵。中國大陸在過去二十年幾乎開放了他們所有的製造與服務業,讓全世界與台灣的生意人進入競爭,但是大陸對於金融業與學術界開放的腳步則相對較慢。中國大陸的金融業除了少數地區性業者之外,絕大多數全國性的銀行都還是公營的體質。中國大陸的金融市場截至目前為止只能延聘中階經理人才進駐,對於香港、台灣的高階銀行主管,都還不足以產生吸引力。一旦中國金融市場真的開放了,容許專業經理人大展身手,那就會對台灣的金融經理人才產生致命的磁吸。到時候人才的出走,恐怕就不是單兵,而是“一整串肉粽”了。 

  社論又說,中國大陸的學術界到目前為止可以聘請像姚其智、錢穎一這樣的傑出人才任教,但不可能請這些外來和尚做浙大、南大、交大等大學的行政首長。一旦中國大陸做出了這樣的突破,那麼這些行政首長就會有動機、有資源、有人脈去做下一波的挖角,屆時所帶動的人才流動,就會對台灣產生更大的衝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香港的幾所大學。目前,港大、中大、科大三所知名大學的校長都是由美加等地的重量級學者挖角,其下轄之院長與主管,也有許多位是來自台灣。台灣的學者一旦擔任大陸或香港大學之行政主管,當然會竭盡所能運用其資源人脈去吸引人才。 

  總之,中國大陸的學術界與金融界由於自身的內部限制,目前還不至於對台灣的人才產生致命的吸引力。但是在五年十年之內,這樣的限制遲早是要逐步取消的,屆時台灣的金融與學術界都會面臨空前的挑戰。社論說,台灣應該慶幸這樣的警訊提早到來,讓民眾還有應變的機會。十年之後台灣的學術會不會“無可用之兵”、金融界會不會“無可酬之餉”,就看今天的台灣要如何因應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