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富國招商引資重點目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0 07:28:18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在中國政府爲不斷高企的外匯儲備犯愁的時候,富國也正盯上口袋日漸豐滿、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而有意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

  “藉助IDA的現有資源,我們可以協助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6月30日,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中國區總裁Gus Jones說。這一天,IDA正式設立上海代表處。 

  經濟觀察報文章稱, 這樣的語言正不斷出現在一些富國。“中國概念”已經成爲富國招商引資機構的重點目標。越來越多的富國政府紛紛擠進中國,設立專門機構,爲的就是吸引中國資金投資到他們那裡。儘管,據相關部門統計,2005年,中國海外投資額祗有69.2億美元。 

  中國政府也一直加大力度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今年以來,由於外匯儲備的不斷高企,國家外匯管理局也頻出放鬆政策,在金融政策上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 

  6月19日,外管局發文稱,境內投資者到境外投資所需外匯,可使用自有外匯、人民幣購匯及國內外匯貸款。自2006年7月1日起,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再對各分局(外匯管理部)核定境外投資購匯額度。境內投資者的境外投資項目經有關主管部門核准後,按照現行外匯管理有關規定辦理外匯資金購付匯核准手續。 

  文章指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騷動已經爲老外們所矚目。“我們不想錯過中國這班車,15年前我們錯過了日本那班車。”意大利投資促進署吸引外資開發部負責人表示。 

  去年9月,意大利投資促進署在上海設立了其在歐洲以外的首個辦事處。而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更是在2003年便先後在上海、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日前公佈數據顯示,英國以182%的漲幅一躍成爲2005年外商直接投資(FDI)份額最多的國家。而英國貿易投資總署(UKTI)公佈的2004-2005年度對英投資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對英國投資項目高達37個,比上一年激增61%,中國已經成爲亞太地區國家中第二大對英投資國。中興通信、華爲等一批民營企業紛紛在英國設立代表處。廣東美的集團還有意將辦事處昇級成爲研發中心。 

  英國也是在中國設立引資機構最多的國家。也許,這背後確實有這些引資機構的功勞。 

  今年年初,英國倫敦經濟發展署(LDA)在北京和上海開設辦事處,4月20日,英國倫敦投資局設立第一個中國(北京)辦事處。此前,英國投資局、英國威爾士發展局、英格蘭東北經濟發展署、英中貿易協會早就落戶京滬,英國各城市在中國的招商出現了內部競爭局面。 

  於是,各國、各城市都出台了各種優惠政策。 

  “愛爾蘭的稅收相當簡單,如果你盈利,利潤稅就是12.5%,再也沒有其他的稅了,其他的87.5%的利潤,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你可以再投資,也可以拿回中國。”Jones介紹說,“如果中國企業明天來愛爾蘭,在兩到三個星期公司就可以開張了。而爲了鼓勵生化技術類企業入駐,愛爾蘭還出資10%-35%的研究成本。” 

  而在英國,所有英國公司可以有條件地享受研究開發稅收優惠。中小公司其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支出部分,可享受的稅收减免額高達150%;新創辦的公司可以放弃稅收優惠,以便即刻得到24%符合條件研發費用的現金退款;大公司的研發費用稅收優惠將以無須支付的大額扣除實現,其額度相當于開支的125%。 

  當然,在富國投資建立的附加值産品的生産基地幷不受到歡迎。由於當地雇員的剩餘程度較高,投資高新技術行業也可以爲當地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文章認爲,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動機各不相同,從出口變成投資以規避貿易壁壘、獲得技術、控制營銷網絡、增加製造能力。 

  但是,“到歐洲投資,還需要與企業的運作模式聯繫起來,”戴爾(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客戶中心總經理李元鈞表示,“像DELL需要零庫存,所以,DELL也許在中國生産成本會低一點,但是,在歐洲當地設立分公司,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客戶的訂單,而且不用考慮中歐之間的運輸成本。”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考慮價值鏈中的哪一段放到海外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王建鉚教授也同意這種看法,“像愛爾蘭更適合中國的醫藥生物企業到那裡投資,因爲那裡的研發條件非常好。如果祗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企業去那裡生産,那幷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