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錫堂:朝鮮試射導彈與亞太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0 15:23:27  


潘錫堂:事實上,朝鮮發射導彈的原因,可分遠因與近因。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作者 潘錫堂)朝鮮日前連續試射包括一枚射程可達美國的大浦洞二號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七枚短、中、長程導彈,雖然大浦洞二號導彈於發射後不久墜毀,但此舉仍震撼國際社會而引發關注甚至醞釀制裁。究竟朝鮮此時發射導彈的原因何在?美、日、中、俄等周遭大國有何反應與制裁?朝鮮此舉會對亞太區域安全造成何種影響?在在成為世所矚目議題。

   事實上,朝鮮發射導彈的原因,可分遠因與近因。就遠因而論,朝鮮一向希望透過“紓緩核危機”,換取美國解除制裁進而促進雙邊關係正常化;但美國卻要求朝鮮必須先棄核,然後才談取消制裁、提供經援、推動兩國關係正常化,尤其堅持必須在六方會談框架下尋求解決。正因如此,使得去年九月在北京召開的六方會談所發佈的“聯合聲明”,不僅仍無法切實履行,甚至使得六方會談觸礁,導致朝鮮與美國的關係陷入僵局。

  就近因來說,應該有三項:一、主因是美方認定澳門匯業銀行是替朝鮮不法資金及偽造美鈔洗錢的管道,封鎖匯業銀行與朝鮮的交易,等於對朝鮮進行金融制裁,造成原訂四月在東京召開的六方會談被迫取消,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希望六月訪問平壤也遭拒絕;二、美國強勢處理伊朗核武問題,也使得朝鮮憂慮美國應會將朝鮮議題送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三、美日安保二加二會議,加速駐日美軍調整部署及美日反導彈計劃合作的發展,均使朝鮮備感壓力。

  儘管朝鮮聲稱試射導彈是自我防衛的國防訓練,目的在於強化自衛戰力,不會受制於任何國際法或雙邊、多邊協定的約束。然而,朝鮮慣用製造危機把對方引入談判桌的手法,選擇了美國國慶日向美示威,以其逼迫美國與朝鮮進行雙邊談判。爭取各國對朝鮮採取一致立場的布什總統,不僅呼籲中俄領導人加強對朝鮮施壓,也釋出反對美國與朝鮮直接談判的訊息。惟中俄已表態反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朝鮮的制裁決議案,強調只有外交手段才能解決問題。而美日均視朝鮮此舉為挑釁行為,日本已採取經濟制裁,美國也已迅速部署神盾艦與愛國者導彈,但最後可能還是會透過中國居中協調,希望恢復並靈活運用六方會談,使朝鮮與美國在此框架下直達進行雙邊對話解決問題。

   筆者認為,朝鮮發特導彈凸顯了亞太區域內集體安全的重要性,朝鮮為了國家利益,罔顧和平、誇耀武力,將招致反感。台灣作為區域內安全利益攸關的成員,要藉此呼籲相關各國,儘速建立有效安全機制,以協商合作來化解危機。(作者潘錫堂 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相關專題: 不理美日威嚇 朝鮮試射導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