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亂象紛呈 各方背後打什麼算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8 08:38:56  


7月15日,在位於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卡梅爾山的一個軍事基地,以色列軍方在海法部署了包括“愛國者”導彈在內的防空武器系統,這是以色列自1991年海灣戰爭之後首次在該市部署這一系統。 新華社
  從巴以衝突到黎以衝突,中東局勢亂象紛呈。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美國、伊朗、敘利亞等方面或直接或間接捲入這場新的衝突。誰是受益者?各方想達到什麼目的?

  在把炮火對準黎巴嫩真主黨之前,為解救被巴勒斯坦武裝抓走的一名以軍士兵,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持續3個星期。但是,除了增加巴平民的死傷數字外,以軍的行動似乎陷入僵局。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斯蒂文.厄蘭格認為,當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和國防部長佩雷茨面對國內越來越多的懷疑和批評時,黎巴嫩真主黨7月12日的越境襲擊給他們提供了轉機,使以色列從加沙的泥潭中拔出腳來。 

  但是,從長遠看,奧爾默特仍然面臨高風險。即使能摧毀真主黨,以色列仍然無法徹底杜絕來自南北兩面的火箭襲擊。如此一來,以色列人會認為,單邊撤離加沙不僅沒有帶來安全保障,而且使火箭彈的襲擊射程更接近以色列腹地,這種疑慮勢必對奧爾默特準備推行的單邊撤離西岸計畫帶來消極影響。 

  “沙萊姆中心”研究員約西·哈勒維認為,對奧爾默特來說,機會與風險同在,因為以色列公眾希望徹底擊垮真主黨,而不是陷入另外一種僵局,否則奧爾默特將“威信掃地”。 

  一年多前,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軍後,真主党發現自己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前,一方面真主黨通過議會選舉,在黎政壇享有合法發言權。另一方面,真主黨不願意遵循聯合國安理會以及黎國內要求其解除武裝的決議,為黎政局埋下不安定因素。 

  從真主黨越境襲擊以色列這件事看來,真主党顯然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紐約時報》16日指出,真主黨此舉不僅僅在於顯示對巴勒斯坦抵抗以軍空襲的支援,其潛臺詞還包括:強調自己擁有武裝的權利和必要性;為面臨西方孤立的敘利亞和伊朗“掙回面子”。 

  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16日的講話顯示,真主党希望把目前的巴以、黎以衝突進一步“升級”為阿以衝突。納斯魯拉在講話中呼籲阿拉伯國家支持他們,共同對付以色列。他還有意把真主黨塑造成阿拉伯世界抗擊以色列的象徵,並引導阿拉伯民眾思考自己國家政府的立場。 

  經過多年內戰戰火洗禮,黎巴嫩好不容易從戰爭的廢墟中重新展現生機。在以色列的炮彈落到黎領土上之前,大多數黎巴嫩人相信,在以色列和敘利亞先後撤軍後,黎巴嫩真正迎來了和平與繁榮的希望。但現在,黎政府社會事務部長納伊拉.穆阿瓦德告訴《洛杉磯時報》記者,“人們感到絕望。” 

  對於各勢力組成錯綜複雜的黎政府來說,他們似乎只能選擇無奈的等待。 

  不過黎《每日星報》在17日的社論中警告說,當以色列戰機襲擊黎巴嫩的畫面通過電視展現在世人面前時,會催生一批新的極端武裝人員,他們的怒火將燒向美國人和以色列人,就像1982年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血腥入侵激發當時年輕的本.拉丹敵愾之心一樣。 

  華盛頓一些觀察家認為,對於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沼的美國來說,忽視黎以衝突背後潛在的地區緊張局勢擴大化可能將非常危險。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直言不諱地說:“我非常困惑,他們竟然還不介入。”她希望現任國務卿賴斯能馬上去中東地區展開穿梭外交,“我們迫切希望暴力能儘早結束”。 

  但賴斯16日稱,以色列可能需要延長在黎的軍事行動。她認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和聯合國及其他各方共同打下不會再度引發持續危機的基石”。 

  賴斯沒有說這個基石是什麼,但從她和布什指責敘利亞和伊朗在背後支持真主党的言論來看,美國人很有可能在等待某種讓事態性質發生變化的因素出現。(来源:新闻晨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