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存在經濟波動週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2 06:39:25  


宏觀調控的目的是讓經濟發展能够平穩、持續、協調地往前運行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宏觀調控的目的是讓經濟發展能够平穩、持續、協調地往前運行。北京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盧中原文章稱,完善宏觀調控措施的過程,實際也是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對科學發展觀內涵的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一方面要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保證經濟比較健康地發展,另一方面還得完善宏觀調控體制、政策和相關的手段、工具。那麽,什麽才是科學的宏觀調控呢?

  文章認爲,科學的宏觀調控要强調科學性、前瞻性、預見性。要做到以科學的宏觀調控促進發展轉軌,首先應該加强研究、把握經濟發展的週期性,幷依據對週期性的認識來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時機和力度,來達到經濟的穩定增長。根據這些年對經濟週期的研究認識,必須承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特別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肯定存在經濟週期性波動,而過去我們不承認這個。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以爲週期性的波動祗存在於資本主義條件下,我們可以通過國家的計劃避免經濟波動,但事實上,因爲我們的經濟機制和經濟體制不合理,不但沒有消除經濟的波動,反而出現了非常大的波幅。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的國民經濟大起大落的幅度超過了50個百分點,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少見的。此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等各種政治運動,我們的經濟波動幅度都非常劇烈。到了今天改革開放年代,也遇見過很多次的波動,包括改革開放初期的“洋躍進”,包括1988年的價格闖關,包括 房地産信貸投資的過熱,2003年又出現了局部地區和行業的投資過熱。

  就是在這樣一段時間內,我們反復遇到這樣的波動,這讓我們反思,經濟運行怎麽才能避免波動,或者使得波幅能够盡量小一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我們的决策層,都已經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經濟波動的週期,這一點不承認是不行的。承認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接著研究,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波動,我們在什麽程度上用什麽樣的機制和手段可以平抑這樣的波動。在早期的時候,出現傾向性和苗頭性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預調,但不要“急刹車”。依據週期性的規律,出招過早是不妥的,可能把經濟健康向前的態勢打下來;但是出招過晚,全局性過熱出現以後,代價就會很大,所以又要提前。所以說,宏觀調控的方向是什麽,力度應該怎麽樣,時機在什麽時候,這樣的一種研究和把握,對於增强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指出,從現在我們對經濟週期的把握來看,首先要關注短週期波動的一些先行指標,包括價格、訂單,還有企業的供求,特別是企業經理人對市場供求變化的一些預期,這是短週期波動的先行指標。觀察好這些指標,就可以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先行指標中有一個採購經理人指數,從年初到5月份,這個指數一直在上昇,它可能預示著在未來的3到6個月內經濟要看漲,所以宏觀調控就要注意到這個時候膨脹的可能性比較大,相關政策的力度就要調節好。此外,就要關注那些中長週期的因素,比如說固定資産投資週期、企業存貨調整的週期、經濟結構變動和産業昇級導致的中長週期的變動,這個時候長週期和短週期的波動擴張,叠加在一起,就可能導致經濟擴張的勢頭過猛,這就要研究,處於這樣的集中焦點的時候,宏觀調控針對的方向就是經濟過熱,力度就可能需要大一些,而時機尤其要把握得準確,不能太滯後。但是如果長週期的回落和短週期的擴張交錯在一起的時候,情况比較複雜,就得研究了,利潤到底有多大,能够導致經濟膨脹到什麽程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依據,不然的話,什麽叫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缺乏科學性和預見性,就很難說有效。

  文章指出,當前,對中國經濟的判斷有三種:一是認爲高位趨穩,穩中有昇;一是認爲高位趨穩,基本正常;還有一種是通貨緊縮。認爲現在偏冷的是極少數。根據觀察,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比較表現出高位趨穩,穩中趨昇的態勢,後半年是不是延續這種態勢,就要觀察先行的指標,還要看週期性的因素是不是叠加,要研究這樣的綜合因素,然後决定我們緊縮性的措施。

  文章表示,總之,宏觀調控首先要保證發展的平穩、健康、穩定,不能讓它大起大落,這是宏觀調控本身要把握好的,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根據週期性波動的規律來把握好調控的方向、時機和力度。這就是我們研究經濟週期性的重要意義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