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中國政府不必對經濟過熱過於擔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3 14:13:40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香港商報昨日刊登瑞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的文章指出,中國新近公佈的高經濟增長資料讓投資者擔心,如果這種高速增長步伐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遏制,中國政府可能被迫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從而導致經濟出現另一輪下跌。但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的情況還未糟糕到那種程度,中國經濟確實在快速增長,但還沒有達到過熱的危險水準。 

  文章認為,2006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較上年同期增長近11%。同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0%以上。與此同時,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這顯示對信貸的需求增強了,潛在的投資壓力加大了。部分高端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對此,中國政府加大了調控力度以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政府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上調利率,並對房地產等行業採取了行政控制措施。但投資者可能會從這些行動中獲得錯誤的資訊。 

  文章指出,在中國經濟2002-2003年的高速增長時期,估計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GDP增幅超過了12%,遠高於當時中國官方公佈的9.1%。這中間的差異主要應歸因於中國官方統計方式的改變。在過去兩年間,中國政府鼓勵國家統計局提供更加準確的經濟報告,增長速度明顯提高只是說明了這些資料更為真實——儘管非常強勁,但仍低於幾年前過熱的水準。 

  同樣的推斷也適用於中國的月度固定資產投資資料。一旦把在總額中比重日益加大的資產出售和交易額去除掉,筆者估計的增長率應為15%——只有官方公佈的30%增幅的一半。這一資料再度說明,中國經濟確實在快速增長,但還沒有達到過熱的危險水準。 

  作者還列舉了其他統計資料支援其結論:中國目前的銀行信貸增幅接近15%,但2003年年中時這個數字更高。中國的進口增長率高達20%,但在2003年初時最高增幅曾達到近50%。 

  利潤、庫存、能源消耗和建築資料等等都顯示目前的經濟較3年前發展更平衡,增長更溫和。 

  決策者不必過於擔憂 

  文章同時指出,中國當前最大的不平衡在於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這通常是國內需求疲軟的信號,也是工業產能過剩的反映。 

  對中國的決策者來說,目前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高端住宅市場的投機行為:以前是上海和天津,現在是北京、深圳和大連。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揚,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銀行貸款來支撐的。但這些大城市只占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的一小部分,豪宅也只占這些城市總建築的很小一部分。全國住宅及商業地產的價格比去年上漲了6%。這個速度大大低於家庭年收入的增幅,更不用說實際的GDP增幅了,這說明中國人對房價的承受能力在不斷增加——決策者對此不必過於擔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