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倒扁者顧忌這顧忌那個,已先敗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4 10:31:48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很有趣、很本質,但也很警惕的現象。那就是“倒扁”“挺扁”搞了那麼久,這兩邊真的非常不同。 

  在“挺扁”這一邊,雖然阿扁及民進黨只剩十八趴,但它們可真是堅硬如鐵板一塊。它們敢拚了命的用黑資料來抹黑別人,也敢用一切煽情的謊話來繼續矇騙。它根本不必管什麼國計民生、是非對錯,就舉黨一致這麼搞下去。至於台灣在對峙中會有什麼後果,則全都不在它們的考慮中。“挺扁”是一場不計手段也要打贏的戰爭,“挺扁”的人裡面,不會有人出來說某項手段太卑鄙,某個謊話太離譜。反正卑鄙習慣了就不是卑鄙,謊話聽久了就成了每個人都可以琅琅上口的口號;“挺扁”的這十八趴乃是民調統計上的少數,但它們無論多扯多離譜,這十八趴就是個整體,因而也就儼然有了很大的分貝。 

  在“倒扁”這方面,從所有的民調看,它都是絕大多數,由一人百元最後匯集到超過一億,也可看出其勢頭之強勁,但“倒扁”與“挺扁”相比,真的就是行動上的多數嗎?這點我可真的沒什麼把握。因為聲稱也“倒扁”的人裡面,有許多人總是思慮太週到:天天都在“倒扁”,國計民生都沒人管,這怎麼可以!那麼多人“倒扁”,萬一出現衝突怎麼辦?“倒扁”會有一堆後遺症,爛固然不好,亂更可怕!“倒扁”是“體制外”,還是“體制內”較為穩當,民主不能有“體制外”!就這麼七嘴八舌,“倒扁”還只在暖身,就已被潑得冷水滿身。既然“倒扁”似乎不民主,又是發生動亂的原因,又要背個不管國計民生,甚至還有妨害凱達格蘭大道交通的罪名,“倒扁”能夠撐幾天,也真讓人不敢樂觀。 

  文章說,由“挺扁”“倒扁”這樣的構造,我就不由得想到過去六年多以來台灣朝野的行為及思考模式。我們在朝的一方。在A錢濫權時是執政黨,一到談責任時,就立刻變身成了被欺侮的昔日在野黨。而今天的在野黨每次碰到問題,都會以大局為重,避免藍綠衝突,它儼然又成了過去的執政黨,朝不像朝,野不像野,難怪今天的台灣才會出現A錢不必負責任,亂政也可推諉掉的一片亂局。 

  而“挺扁”“倒扁”不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上述那種角色的錯亂嗎?人們“倒扁”就是因為國計民生不好啊,怎麼變成了“倒扁”就是不關心國計民生呢?所有的群眾運動會不會亂,主動權都在統治者手中,怎麼抗議者要為動亂負責呢?一個不怕動亂,甚至刻意要動員它的群眾來強化對立的統治者,不是更該下台嗎?至於“倒扁”是否“體制外”,這個理論問題我們找機會再談吧! 

  文章指出,“挺扁”的十八趴,敢打敢衝敢扯,甚麼都敢;“倒扁”的多數卻有人顧忌這個,顧忌那個,這很“民主”,但它就像淝水之戰,已先敗了!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