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固守最後的權力版圖,民進黨出賣黨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6 09:50:41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誰都清楚,對此刻的民進黨而言,挺扁也罷,批施也罷,貫穿整個核心只有權力邏輯,非關道德,更與價值與倫理無關。只不過,在這筆浮士德的交易中,恐怕只有少數腦筋清楚的民進黨人心中有數,民進黨所失去的,遠比它所獲得多太多了。最起碼,就在最近短短的時日裡,民進黨對自己在台灣民主歷史進程中所最自豪的兩項資產:美麗島事件與政黨輪替,都被他們自己親手清洗、消費甚至顛覆了。 

  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會蒙塵,並非全來自百萬人倒扁運動的動員,而是更多來自於民進黨不問是非的挺扁,讓他們過去對政黨輪替曾經標榜過的所有價值,一一被他們自己所否定了。可以理解,民進黨會選擇與陳水扁掛在一起,有其現實形勢上的不得不然,但民進黨有沒有想過:陳水扁或許能做完任期,但終其任內都會與“下台”這個議題連在一起,也可能終其任內都不會再從兩成的聲望中回升,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挺扁的結果,也不會因此得到任何救贖,只會隨著陳水扁任期屆滿而跟著陪葬。 

  社論說,嘗試想想,多少年後,當人們談起陳水扁,會是怎樣的一個典型?恐怕不會再是那位曾經為美麗島事件辯護的人權律師,也不會再是那位打擊黑金特權的陳立委,更不會再是那位曾經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陳市長,當然也不會是那位曾經引領台灣邁向民主轉型新世紀的陳“總統”,而是一個為“國家元首”的操守分際訂下“最低司法標準”的“總統”。不要懷疑,這恐怕將是陳水扁留給台灣民主發展史的唯一遺產,而且是負面遺產。 

  也可以說,今後台灣任何的領導精英,都可以拿陳水扁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當擋箭牌。理由很簡單,陳水扁與他的家屬已經為許多公私分際的行為,留下了重要的範例:一、財產交付信託後依舊進出股市,被發現後只須將獲利捐出來就可以了;二、接受民間廠商餽贈的鉅額禮券,被發現後只須強調沒有“直接”收受即可;三、持有大量珠寶未予財產申報,被發現後只要推說是“友人出借”即可,如果被要求提供友人資料,一句“親友不願曝光”就擋回去了;四、大量蒐集民間私人的發票核銷公務支出的帳,被發現後只須聲稱該款項未曾流入私人口袋就不算有事,若是追問錢被花到哪去了?一句“國家機密”就全擋下來了。

  有了這些範例,未來上至“總統”,下至基層公務員,碰到上述類似的指控,都可以這麼說、這麼做,甚至一切都可以比照辦理了。任誰都可以辯稱:如果陳水扁這麼說、這麼做都沒事了,為什麼他可以,我就不可以?看到沒有,這就是陳水扁為政黨輪替所留下的典範,而如今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所捍衛的,其實也就是這些了! 

  同樣的,民進黨傾全黨之力去鬥臭施明德,將他抹藍抹紅抹黑,用最惡毐的語言羞辱他,甚至要公布他昔日坐牢所寫的求饒信,滿以為只要徹底摧毀了施明德,就同步摧毀了百萬人倒扁運動的正當性,殊不知此舉最先摧毀的卻是美麗島事件對民進黨的象徵意義。美麗島事件在民進黨黨史上的重要性在這不必重複了,而施明德在美麗島事件中的角色,更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無從分割的,把他抹去了,形同也將美麗島事件抹去了大半,正如同台灣中研院學者吳乃德日前在致民進黨的公開信中所說的:“當我們試圖用平凡來摧毀施明德的時候,我們不但否定了自己的過去,也摧毀了台灣民主未來的重要價值。”試想,當美麗島事件的核心人物施明德被自己同志這般糟蹋之後,民進黨日後還能理直氣壯的彰顯美麗島事件嗎? 

  社論指出,浮士德用自己的靈魂,與撒旦交易縱情與貪慾;而民進黨目前也正以出賣自己的黨魂,來固守自己最後的權力版圖。政黨輪替與美麗島事件,是民進黨執政後最為自豪的歷史與精神資產,如今都已寫進了中小學的教科書,然而就在這麼短短的時日裡,民進黨卻自己把它們一一都摧毀掉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