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的“最後二年”,羞辱將遠遠多過榮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6 10:31:12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台灣專欄作家黃怡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無論施明德所發起的“百萬人倒扁運動”會不會有成效,陳水扁是不是可以做到任期結束,就陳水扁個人而言,一生的悲劇已鑄成。無論他的天年長短,恐怕終其生必須不斷嚼味美麗島事件以來台灣民主運動所帶給他的一切榮辱,而我們眼前“他的最後二年”,其實是羞辱遠遠多過榮耀。就一個人而言,人生從彩色變黑白,他承受心理壓力的巨大,即使連非精神醫學專業的國人都看得出來。 

  文章指出,陳水扁的人生悲劇是多重的,於公於私都有,公私揉雜,交互作用,相生相剋,其中的戲劇性遠超過電視上的連續劇。 

  首先,二十年前年吳淑珍車禍導致脊髓受損,不但大小便失禁,且至今下半身癱瘓;一般人若非親臨其境,恐不能想像其中苦楚。吳淑珍和其他類似症狀的病人,長年消化系統失調,營養吸收大有問題,連帶影響到體內其他器官的功能,致使容易疲累或罹病;此外,脊髓傷者都說失覺部位會不時出現難以言說的劇痛,如千萬隻螞蟻的叮咬等等。我們必須承認,在脊髓傷者中吳淑珍算是特別勇敢樂觀的,受她的精神感染,子女認真向學,陳水扁用心事業,皆成績斐然。但是無庸諱言,這起車禍不但是吳淑珍個人的人生悲劇,也是陳家四口共同的人生悲劇。 

  至於陳水扁能夠在美麗島事件後的政治犯與律師中脫穎而出,是因為戒嚴時代敢於挺身與國民黨對抗的人原就不多,遍數上了檯面的英雄人物,經歷多年無情的洗刷淘汰,諸如林正杰立場的中間偏統、尤清在台北縣長任內施政頻有傳聞、林義雄因家族滅門案淡出江湖、張俊宏深陷金權遊戲、許信良客籍身分遭福佬人疑懼、呂秀蓮始終人緣不佳、陳菊對掌握權力的企圖心不足,即連膽識才幹過人的姚嘉文,也曾在選舉時遭緋聞汙衊,而生性浪漫的施明德在派系鬥爭中飄然退黨,足智多謀的謝長廷民間聲望不如陳水扁,才導致陳水扁最後出線。 

  陳水扁的第二個悲劇,是他不明白可能也不承認,他只是台灣人對抗國民黨長期的戒嚴統治時,為重拾在民主潮流下身為現代人的尊嚴,所必須標舉出來的一個象徵進步的人物。這跟他是不是三級貧戶出身,是不是律師高考第一名,是不是能言善道,甚至有沒有能力做個萬古流芳的“總統”,都沒有那麼大的關係。有關係的是民進黨支持者需要挺出一個身體健康、自強不息又私德無虞的候選人,去逼使台灣變天。 

  文章說,“陳水扁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他常常講這句話,卻也常常忘記這句話。一個普通人坐上政治高位,如果能夠謹言慎行,恪守法律,順勢辦事,即使重大政策發生激烈爭議(如核四停建、十八趴等),一切也仍有緩衝的可能,畢竟,清代以來的漢人政治文化並不陽剛,只要政治資源分配尚稱過得去,不分黨派,大家也就算了。陳水扁有這樣做嗎?沒有,他口無遮攔,時而太卑、時而太亢,時而做大家莫名其妙的即興演出(如違反飛安從事多國外交等)。最致命的是只講民主忘了法治,容易被反對勢力抓到辮子,最後終於成了動輒得咎,甚至很難令人心生敬意的總統,雖然司法調查尚未有結果,卻已使很多死忠的台灣民主運動支持者都覺得顏面盡失,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個悲劇,主要來自趙建銘。陳水扁上台後,多少人成為新一波權力高漲中的弄潮兒,趙建銘也踏上衝浪板,三下兩下,順利成為所謂“駙馬”。陳水扁用陳哲男不當,大不了他自己承當起政治責任;選女婿不當,則遺禍女兒及外孫。台開案後,陳幸妤聲稱對丈夫在外作為一概不知,那麼,趙建銘對陳幸妤的不忠實,豈不正是未來婚姻不幸的重大指標?但身為溫柔的父親,竟無力阻止這樣的一個人繼續做自己女兒的丈夫。對於台開案的歷歷指證,趙建銘概不知恥、不認錯,陳水扁身為一個慈愛的外公,竟無力阻止這樣的一個道德低落的人繼續以身教與言教,做自己外孫的“榜樣”。這難道不是親情的悲劇嗎? 

  “百萬人倒扁運動”基本上仍是個公民運動,只要言論、行動不逾越法律的規定,其正當性,不是任何人或任何黨對施明德幾句人身攻訐,便可以輕易抹煞。陳水扁的第四個悲劇,是他真的不明瞭一如“百萬人倒扁運動”不等於“施明德倒扁運動”,“反扁”也不等於“反民主”。 

  文章指出,六年來,陳水扁天天被阿諛他、崇拜他、有求於他的人包圍,早已缺乏了解公民社會人心向背的能力,也喪失了自我批判或約束的判準。他的第四個悲劇是:即使百萬人倒扁運動成功,陳水扁下台,他仍會認為這只是國民黨在動員泛藍群眾,是藍綠的抗爭,而不是民眾在質疑他操守及能力的嚴正抗議。他一輩子恐怕會繼續以為,自己“不能被打倒”,堅持不下台,當然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為了台灣的前途。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