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泉出訪 日本在中亞尋找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17:11:35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8月28日至31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先後訪問了中亞地區的重要國家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新華社今天發表題為“日本在中亞尋找什麼”的新聞分析表示,這是小泉的首次中亞之行,也是他離任前的一次令人關注的外交活動。但從訪問的結果看,小泉的中亞之行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成果。盡管如此,日本盯上中亞的動機仍值得關注。

  政治利益驅動

  從2004年日本外相川口順子首次到中亞探路,把醞釀了長時間的“中亞+日本”外長會談機制付諸實施,到今年年中“中亞+日本”的元首級會晤在日本舉行,再到近日小泉展開中亞之行,日本對中亞一系列外交行動已經表明了其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政治意圖,而這一切無不源於日本對政治大國地位的長期追求。

  中亞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如同小泉在與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會晤時所說,中亞越來越吸引其他地區國家的關注。近來,俄羅斯和美國在這裡互有進退,地區局勢已無人能“單獨主導”,中亞各國自身也實行靈活的平衡外交,願意與各國加強聯係,密切往來。世界各種力量在中亞互相角力。一直試圖尋求發揮影響力、將經濟優勢轉化為政治力量的日本自然不會放過如此難得的用武之地。

  在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會談時,小泉說,他對該國的訪問表明日本願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發展,願與哈在經濟、政治和人員交流等各領域加強合作。分析人士認為,日本試圖通過構建一個與中亞諸國機制化的對話平臺,加大向該地區提供包括財政支援在內的幫助,進一步密切和鞏固同中亞國家的關係,以便爭取這些國家支持日本增強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能源誘惑巨大

  作為能源進口大國,日本一直在尋求更多可以自主開發的原油產地。今年6月,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向媒體闡述日本的中亞外交戰略時表示,裡海沿岸的地下資源極其豐富,該地區的原油產量今後會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而成倍增長。裡海沿岸每天產油200萬桶。該地區天然氣年產量為1300億立方米。如此豐富的資源儲量,對嚴重依賴資源進口的日本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28日與納紮爾巴耶夫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小泉表示日本與鈾礦儲量豐富的哈薩克斯坦在原子能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作為世界第三大產鈾國,哈薩克斯坦已在去年11月與日本達成合作開發鈾礦協議,同意向日本核電站提供燃料。據哈總統新聞局發表的公報,哈日雙方已在28日簽署了關於推動兩國政府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卡裡莫夫23日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烏願意在石油、天然氣以及鈾礦開發方面與日本擴大合作。28日,兩國領導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他們著重就兩國如何在經貿、科技、能源和投資領域擴大合作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地緣格局制約日本意圖

  長期以來,日本在中亞地區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中亞國家也因為正處於百廢待興的歷史階段而需要大量外援,這是日本中亞外交的切入點,而且日本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中亞的地緣政治現實對日本在該地區實現其政治意圖和能源利益產生制約。

  專家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無論中亞的形勢如何演變,俄羅斯、美國等都將是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信會議等國際組織和合作機制已經成為中亞安全與合作領域的主要平臺。對於日本拋出的經濟援助,中亞國家將樂於接受。但對於中亞國家來說,在地區重大政治問題的抉擇上缺乏地緣優勢、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具備戰略影響力的日本尚難產生切實影響。

  在能源問題上,日本官員曾表示,日本將面臨其他國家的激烈競爭。這對日本來說是一場結果難料的競爭。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曾強調,要在中亞修建一條“南方路線”,將中亞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通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引入印度洋通道。專家認為,阿富汗反恐戰爭名義上雖已接近尾聲,但地區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修建這樣的能源通道目前並不現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