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九月 馬將蛻變為政治領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2 08:27:38  


馬英九重新定位這場倒扁戰局,以極大意志力,收回凱道反貪腐運動的決策權。
“風暴九月”來臨,百萬人倒扁靜坐昨天展開試坐。部分民眾穿著紅衣,趕到凱達格蘭大道,高聲呼喊“阿扁下台”。
  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昨天決定硬起來,將處理凱道反貪腐運動的決策權,從台北市警局層次提升到市政府層次,有條件地同意廿四小時靜坐。聯合報指出,這看似市府決策一小步,卻是馬英九突破僵局思考的一大步,代表他從“警察頭子”的侷限角色,蛻變為“政治領袖”的強烈企圖。

  台灣“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反貪倒扁活動即將於9日正式登場,台北市政府昨晚決定,收回凱道群眾集會的決策權,改由市長馬英九親做裁定,市府將有條件的同意跨夜靜坐。

  馬英九今天將親自對外說明市府處理凱道靜坐的相關作法,並表明願面對各方壓力,承擔政治責任。

  市府相關單位昨天持續密商凱道靜坐因應作法。相關人士指出,市府原本授權市警局發言及臨機決策,現決定收回決策權,是因:一、凱道情勢緊繃,市警局又面臨台灣警政署及“行政院”壓力,整個情勢充滿政治性和不確定性;二、台灣地方制度法十八條十一款規定,在公共安全事項方面,包括警政、警衛之作為,均屬直轄市自治事項。而直轄市長理應負指揮監督之責,因此馬英九決定親自上陣做決策,並承擔政治責任。

  對九日上場的靜坐,市府基於憲法保障人民集會自由,將有條件同意跨夜靜坐。所謂條件,包括主辦單位應切結靜坐期間不能發生重大暴力事件,或有影響交通、安寧等情形;一旦出問題,市府即收回廿四小時靜坐權利。

  由於集遊法規定,在活動前六天應完成申請程序,九日開始的靜坐,須在明天前完成申請程序,因此馬英九趕在今天出面,公開說明市府立場,在尊重集會自由及兼顧社會秩序下,盡量給靜坐民眾方便。

  為因應反貪倒扁靜坐活動,馬英九八月初組成國民黨及台北市政府兩個編組,分工處理政治面和集會遊行法律面問題。

  黨部由秘書長詹春柏領軍,做政治面的分析,包括馬英九是否參加靜坐等。市府則由副秘書長劉寶貴召集新工處、警察局、法規會等局處,處理集會遊行申請案。

  馬英九如何處理凱道靜坐,一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最初,馬英九反覆重申:“依法行政,分層負責。”八月十七、十八日,市府新工處連續核准八月廿三日到九月十七日的集會時,馬英九曾鬆口說集遊法並未規定集會時間。直到昨天,決策大轉向,同意有條件跨夜靜坐。 

  聯合報報道透露,這幾天市府內部暗潮洶湧,雖然市府高層頻頻與市警局長王卓鈞開會,但溝通並不順暢,法規會、新工處、警察局與市府高層屢屢“同聲不同調”,外界眼花撩亂。

  據透露,馬英九雖要負治安成敗之責,但市警局態度,讓馬陷入極不利狀況,一方面他無法依自己想法,用寬鬆的集會解釋紓解民怨,進一步降低衝突風險,另一方面,他又得承擔警方高壓處理所衍生的後遺症,甚至陷入綠營預設的困局,讓他進退兩難。

  但昨天有了戲劇性變化,馬英九以極大意志力,與其受制於人,不如善用自己的位置,重新定位這場戰局。馬英九親自站上火線面對各方壓力;等於宣告馬英九擺脫法律技術面的桎梏,以大開大闔的態度面對挑戰,這樣的思考,已不是謹小慎微的台北市長,而是要引領風潮的在野黨領袖。

  集會遊行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但過去台灣總因法規、警力、行政便利等低階因素,讓集會遊行受到似是而非的限制。馬英九這次決定走自己的路,親自拿捏人權與秩序的天平,不但將開創表意自由實踐的新典範,也將為他自己留下歷史定位。  


    相關專題: 馬英九--英才繼起、如日之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