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學者勸新首相先訪華 美國促修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0 07:20:06  


安倍晉三出任首相的話,有可能先訪問中國嗎?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近在眼前,下一屆新首相也呼之欲出。也許是此次首相選舉缺少懸念,所以日本社會的關注點轉向了新首相的外交路線。作為預測下屆政府外交路線的“試金石”,新首相上臺後先訪問哪個國家備受關注。不僅日本社會展開大討論,美國也十分關注此事。

  日本首相首次出訪,習慣到美國“打個招呼”。美國是二戰後歷任日本首相首次出訪次數最多的首選國家。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曾經有一段時期,因出於對日美同盟的重視,日本首相就任之後往往首訪美國,先與美國總統“打個照面”。從池田勇人到大平正芳,6任日本首相全部選擇了美國作為自己首次出訪的目的地。此後首訪選擇美國的還有竹下登、海部俊樹和橋本龍太郎,森喜朗則於2000年一口氣訪問了7個歐美國家。現任首相小泉也於2001年選擇美英法三國為首訪物件。

  到目前為止,只有6位首相選擇了韓國等亞洲國家作為首訪國家。這其中,包括下任首相的最有力競爭者、日本官房長官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選擇了印度、巴基斯坦等6個亞洲國家作為首次出訪的國家。外相麻生太郎的岳父鈴木善幸最先出訪的則是東南亞5國。

  日本各界期待新首相率先改善鄰國關係

  環球時報報導,由於日中、日韓首腦會晤無望,即便在即將舉行的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不會與日本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日本各界越來越把目光集中到新首相的外交政策上,期待新首相儘快改善支離破碎的周邊外交關係。

  9月3日,日中經濟協會訪華團一行約130人抵達中國訪問,就引起外界高度關注。日本媒體認為,訪問團很可能為日本新首相探路,並傳遞對華示好的資訊。9月4日,日本《東京新聞》引用韓日兩國消息靈通人士的話報導說,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上月在同安倍舉行會談時,傳達了盧武鉉政府希望重開首腦會談的意向,並邀請安倍就任首相後儘早訪韓。雖然韓國外交通商部否認日本媒體的相關報導,但韓國政府人士認為,通過日本媒體的報導,可以窺見日本希望趁新首相上臺,改善日韓、日中關係的意圖。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田中明彥9月5日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評論明確指出,下任首相如要改善中日關係,最好將中國列為上任後首個訪問的國家。田中明彥一直是小泉內閣的防衛顧問,他以前首相中曾根為例子說:“中曾根當首相時,日本與韓國關係不好,他上臺後就選擇先訪韓國。”據報導,日本外務省一些人士也表達了希望下任首相出訪首選中韓兩國的想法。

  同日本外交戰略家看法相似,美國政界人物也同樣希望日本抓緊機會與中國修好。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指出:“我們(美國)不再希望日本單單只是做一個美國追隨者。我們需要日本成為美國在亞洲的良好合作夥伴,當美國在亞洲的路線有問題時,能給我們提出建議,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亞洲。因此,新首相上臺時,我認為他應當選擇去一個亞洲國家,去傳達一個友好訊息。”他還進一步認為:“日本領導人不應老是拘泥於參拜問題,其實,把日本、美國、中國、韓國維繫在一起的事情要比分裂的因素多得多。”他強調,“日本應該在能源、環境等領域推進與中國的對話”。

  為什麼連美國都這麼勸日本?

  阿米蒂奇從2001年到2005年一直擔任美國副國務卿,是當時美國對日政策的主要決策人之一,非常瞭解日本的政治心態。日本的政治文化中,一直很重視形式、順序等,外交上尤其如此。美國總統訪問東亞時,日本各界總是花很多心思,討論其訪問的前後順序。1998年克林頓先訪中國再到日本,日本就感覺備受冷落,“醋意”很深。

  但有分析說,美國勸說日本,並非熱心腸,美國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目前的情況下,美國面對中日關係有一種進退兩難的窘境。美國在不希望中日親密無間削弱自己利益的同時,同樣也不希望中日關係出現重大危機,由此損害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而且,日本因參拜等歷史問題滋事所傷害的並不僅僅是中韓等國與日本的關係,更牽涉到美國的國民感情及戰後地位問題。基於此,美國總統布希也不止一次地向小泉提到過,要處理好中日關係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