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開放金融 須警惕外資“狼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5 15:09:30  


中外資銀行“肉搏戰”正面交鋒將上演。(資料圖片)
  中評社廣州9月15日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9月14日提醒,國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將帶來外資控制中國金融市場風險加大、造成財富外流、切割中國實體經濟利潤、與中資銀行爭奪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等四方面不容忽視的風險。他呼籲要保持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絕對控股地位。 

  他還建議,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上市,同時吸引已在境外上市的優質企業回歸A股,使中國居民分享到國內優質企業的發展成果。條件具備時允許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上市,發展壯大中國資本市場。 

  “從2007年起,外資在中資銀行的持股比例將逐漸提高。使得外資銀行一方面通過對中資銀行的持股,掌握金融業的基本情況,另一方面外資銀行通過新設機構,迅速擴大在華市場份額,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將使外資銀行控制中國金融市場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鄭新立在“2006第三屆國際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為了推進商業銀行改革,國家付出巨大代價,由於上市定價等原因,導致中資銀行利潤大量外流。 

  他還提醒說,與國外金融機構相比,中國金融機構在管理經驗上處於弱勢地位,外國金融機構的進入,將會引起龐大的虛擬經濟,切割中國實體經濟的利潤,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此外,外資銀行將和中資銀行爭奪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貸、抵押證券化、代客理財和私人銀行等業務。如果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被外資銀行壟斷,將不利於中資銀行的長遠發展。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外資並購中國國企時表現出的強勢地位與所提出的苛刻條件,已經引起了國人的警惕與擔憂。如果將外資的這類表現稱作“狼性”,則我們更多的不應是停留於對“狼性”的批判,而應該對外資形成“狼性”的根源進行反思。 

  “斬首”式外資並購是國人對外資並購行為痛加撻伐的一個主要依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外資在並購中表現出的強勢地位與強悍作風,也令國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就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方式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總結出三個“必須”——必須絕對控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預期收益必須超過15%。這三個“必須”是一些跨國公司目前在華並購戰略的基本要求。 

  在對外資的“狼性”表示反感與警惕的時候,也許我們更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外資的口味會如此之刁?為什麼外資如此之刁的口味仍能順利得到滿足? 

  資本的逐利性本無可厚非。假如中國資本到國外開展並購,在相同條件下,我們自然希望並購當地最優秀的企業,而不是那些垃圾公司。這是一個基本的理性選擇。但是,如果當地政府將那些優秀企業的並購條件設置得足夠高,也許我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為了進入當地市場暫且並購在行業內並不十分突出的企業。再進一步,如果並購次一等企業的談判成本足夠高,也許我們會選擇直接投資而不是並購。 

  上述過程也可以反過來進行推導。最初,某國政府提出給予外資高於當地資本的優惠待遇,並且使我們的資金能獲得比在本國投資更高的收益,於是我們到那裏去開展直接投資,成為當地的“外國投資者”。然後,當地政府向我們開放了並購市場,允許我們對該國國有資本經營不善的企業進行並購。在並購成本不超過直接投資成本的前提下,我們一定會選擇盡可能好的企業予以並購。隨後,當地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我們的投資,以完成“國企改制”任務和實現任期“政績”,將處於該國行業龍頭地位的企業也向我們開放,並且在並購價格、稅收政策、土地出讓等方面給予我們足夠多的優惠,使我們並購這些企業的成本甚至比先前並購次一等企業的成本還低。這時候,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扔下次一等的公司,轉而攫取“龍頭”企業,並對當地政府希望我們並購的企業提出類似三個“必須”的苛刻條件。 

  在外資“狼性”逐步煉成的過程中,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以及具體操作層面的一些問題被暴露出來。有關專家指出,地方政府的行為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外資並購的行為模式。隨著《外資並購規定》的實施,外資並購中國重點企業的審批權將從地方政府收歸中央。這將大大削弱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級政府)在外資並購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從而有望改變因地方與中央利益取向不一致而導致“外資氾濫”的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