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軍反思:扁怎樣下台最有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6 05:27:07  


百萬倒扁大軍展現驚人聲勢,已讓不少民進黨要員開始考慮陳水扁怎樣下台才最有利。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不論綠營原來多輕忽施明德發起的反貪倒扁行動,經過這一周的靜坐及昨晚聲勢驚人的圍城之夜後,已有不少民進黨要員已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陳水扁何時下台、以何種方式下台,對民進黨及對他自己最有利。

  中國時報今天的一篇特稿文章指出,這一周來,關切台灣政治的政治人物聚焦在兩個當前最迫切的議題上:一、扁會不會下台;第二、如何為施明德找到退場機制。麻煩的是,到目前為止,兩者之間呈現零和對抗,有如蹺蹺板,一邊高另一邊就低,無法找到共通點。

  如以兩軍對峙形容,除了8月12日宣布倒扁後一周就募集到1億元新台幣外,一開始,施明德這邊的聲勢,和陳水扁完全不能相比。

  陳水扁這邊,他透過各種管道,宣稱自己絕不下台,以免產生骨牌效應;另一方面,以緊迫盯人方式,看好可能有二心者,並以既拉攏又分化的方式,將民進黨要員們綁在一起,“府院黨”鐵板一塊,讓對手攻不進去。

  施明德這邊,除了一開始氣勢稍好外,接下來只見指揮系統凌亂,再加上民進黨攻勢凌厲,施明德反貪行動原來是要“審判”陳水扁的,但情勢一度逆轉,施明德卻成為被審判的人。民進黨主席游錫堃還得意的說,施明德有什麼道德基礎可批評陳水扁。

  但就像施明德所說的,“只要坐下來就贏了”,9月9日大遊行一開始,情勢再度逆轉。這是與陳水扁對抗者,第一次打破“阿扁魔咒”。

  過去,任何有意發動抗爭者,尤其是國民黨,總會面臨民進黨的兩股力量夾殺。強硬派這邊,對於在野黨抗爭,總以挑起藍綠、省籍對抗痛批;民進黨溫和派,則會私下表示,“改革我們自己來,藍軍扯進來,只會幫倒忙。”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便多次因此不戰而降。此次,施明德尚未出動,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就紛紛預言,只要一導向藍綠之爭,陳水扁就又贏了。

  有趣的是,施明德的意志力,讓他大而化之的“不顧藍綠”。但是當他心中無藍綠,這個人為的界限也就跟著失去作用,隨著支持群眾增加,民進黨再也無法打擊他。

  活動一開始,民進黨沾沾自得的是,沒任何一位民進黨公職人員、黨工倒戈,至於倒扁總部要角張富忠、簡錫堦、陳耀昌等人,不是被視為是過氣政客,就是呂秀蓮人馬。

  這證明又是一個判斷錯誤,倒扁運動中少數的綠營領導人,雖久不居權力要津,但都曾是反對運動中的戰將,由於他們的加入,讓原來屬性不相同的群眾“質變造成量變”。一周靜坐下來倒扁群眾典型的語言,和國民黨語言大不相同,不但“愛與非暴力”成為活動第二主題,施明德、簡錫堦昨晚滿口都是“台灣人民萬歲”。

  其次,倒扁行動中的綠色領導人,個個都有豐沛的綠營人脈,一旦倒扁行動聲勢起來,民進黨內改革力量受不了時,這些“過氣政客”就成為裡應外合的關鍵力量。也許還不到魏千峰所說的,有綠營大老下指導棋,但如果說這段時間以來,反貪運動綠色領導人和民進黨要員熱線聯繫,絕不會太離譜。

  民進黨本想以逸代勞,消耗倒扁運動,等待他們內部分裂。但卻因為倒扁行動讓扁缺乏安全感,扁改變策略,強勢要求黨動員反制,反而在民進黨內部造成分裂;也逼得綠營中聲勢最好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不得不表態反對,對扁又是一次重擊。

  就反貪倒扁行動的戰略目標而言,第一當然是扁下台,第二就是策反民進黨。現在也許還不到策反民進黨的地步,但是民進黨的裂痕已逐漸出現,扁要綁住整個黨,已愈來愈困難。

  一周前,綠營人士談的退場機制,指的是如何讓施明德有面子退場;但現在已有不少綠營人士開始談,怎麼樣的退場機制,對扁最好。

  最關鍵重擊何時出現?有人預料,施明德群眾運動若再加上陳瑞仁的調查結果,就是部分民進黨人士再也無法忍受時刻。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