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看日自衛隊:外表富士山狼內裡嬌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8 17:18:48  


日本男性不願當兵,自衛隊中女兵越來越多。
  提起日本自衛隊,很多人都會將它與二戰中的日軍相提並論,然而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中國軍事迷卻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儘管他的觀點未必很全面,但卻為讀者瞭解日本自衛隊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老實說,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對於日本自衛隊,親眼目睹之前,筆者曾有過種種想像。根據日軍在二戰中的歷史,自衛隊的裝備,以及日本近年來一次次通過“有事法案”、“海外派兵”、“自主防衛”、“修改和平憲法”等大小動作凸顯其對於武裝力量的重視,在我腦海裏自衛隊應該是一支精悍兇猛的勁旅。然而,到日本後的種種觀感,卻讓我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 

  熱心為民眾服務,百姓卻不領情 

  第一次和自衛隊接觸,是在日本的川西市,當時是深夜,筆者開車迷了路,偏又趕上車出了故障。為找人幫忙,我稀裏糊塗地闖進一個用鐵絲網圍著的院子,看見兩個小夥子睡眼惺忪地走過來,沒多想就上去求助了。看到有人深夜造訪,兩人先是一愣,接著很熱情地表示樂意幫忙,並請我到樓裏喝茶。走到樓門口,我才發現他們穿著軍裝,抬頭一看,樓邊的牌子上寫著“陸上自衛隊西部訓練總監部”。我竟糊裏糊塗闖進了陸上自衛隊的兵營!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這個兵營竟然沒有崗哨。熱心的士兵,形同虛設的營門,構成了一個和想像中完全不同的日本自衛隊形象。 

  不久,我搬了家,巧得很,樓下就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骨幹部隊第三師團的兵營。於是,我就有了近距離觀察自衛隊的機會。自衛隊營地到了晚上絕對一片寂靜,根本沒有車輛發動的噪音。外出的官兵見人不笑不說話,坐地鐵時主動站著,把座位讓給市民。軍車和老百姓的車相遇,肯定是軍車先讓。營地經常舉辦對民眾的開放活動,除了種種表演外,官兵還幫老百姓修理嬰兒車……然而,和日本老百姓說起自衛隊的這種“軍民魚水情”,卻發現領情的不多。老百姓認為,自衛隊擾民有餘,卻看不到他們給國民做了什麼,客氣一點是應該的。原來,日本國土狹小,自衛隊營地都在民房的包圍中,以第三師團為例,其戰車停放地和最近的民宅不過隔了一條馬路,十來米的距離,開動起來不擾民是不可能的。喜歡安靜的日本人對此怨氣很大。而自衛隊到底是幹什麼的,只怕自己也說不清。按日本的憲法,自衛隊是抵抗侵略的武裝力量,問題是周邊國家根本沒有威脅到日本。這樣不但自衛隊自己缺少方向感,民眾對這支光燒錢不打仗的部隊自然意見很大。 

  外表是“富士山狼”,內裏是嬌氣的民兵 

  從武器裝備角度講,日本自衛隊的實力不容低估,它裝備精良,堪稱美軍之外最能燒錢的部隊,空中自衛隊的F-15J和F2戰機性能居世界前列,海上自衛隊的“金剛”級宙斯盾艦是制海利器,新造的“大隅”號運輸艦就是一艘袖珍航母……在很多人心目中,這支部隊是一條“富士山的狼”。事實真是這樣麼? 

  拿第三師團來說,營門前有個崗樓,但哨兵時有時無。原來崗樓漏雨,只要天氣不好,哨兵就會躲到一邊的小屋裏,抽煙打電話發呆……還有一次,筆者竟然看到哨兵就在崗樓後面小便! 

  自衛隊的訓練更是難得一見,好不容易看到自衛隊員們在草坪上集合了,卻見一旁抬來了大箱的可樂,旁邊還有裝冰的保溫箱,做幾個動作,大兵們便開始休息,如此反復七八次訓練就算結束。看看表,不到兩個小時。有時自衛隊訓練時槍上了刺刀,陽光下閃閃發光,令人吃驚的是,訓練時竟會放音樂,大兵們舉著槍隨著音樂的節奏舞動起來,筆者無論如何想不到拼刺居然是這樣練法。看著自衛隊員們慢動作般在頭頂上揮舞刺刀,不禁讓人有一種滑稽的感覺。第三師團的主要戰鬥車輛更是成年“釘”在營地裏不動窩。筆者在開放日去看了其中一輛軍車的里程表,居然只跑了兩千多公里,而這車至少用了四五年,訓練強度可見一斑。原因是日本地域太過狹小,訓練、機動的空間小,搞一次演習困難極大,自衛隊的軍事訓練水準因此很受影響。日本其實可做訓練演習場地的山地,林地不少,不過大都屬於私人領地,比如富士山,筆者去那裏遊覽時一路上竟沒法找地方停車,因為兩邊都是私人領地。一輛車尚且如此,要是一支部隊的車隊,那就不用說了。這樣的部隊上了戰場會怎樣,實在不太樂觀。難怪從國內來的一位退役坦克兵少校在和自衛隊打了幾次交道之後,不禁感慨道:“這不就是一群民兵麼!” 

  自衛隊員不等於右翼分子 

  帶著對自衛隊戰鬥力的疑問,筆者走訪了一位熟人、海上自衛隊退役軍官羽田先生。談自衛隊的戰鬥力前,羽田先說了一個觀點,“請不要把自衛隊和右翼畫等號”。自衛隊官兵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政治觀點較溫和,而右翼成員多是“粗人”,政治觀點激進。日本人進入自衛隊,並不是因為喜歡打仗或擁護軍國主義,而把它作為一份工作。 

  不論羽田先生所說是否正確,他所說的自衛隊員把當兵“作為一件工作來幹”,倒是實情。日本實行志願兵役制,自衛隊營地最顯眼的便是招兵廣告,上面優厚的薪水、舒適的環境都描述得比大公司的招聘廣告還精彩。據說日本自衛隊招人的黃金時代是泡沫經濟大崩潰的時候,那時失業率居高不下,因此自衛隊的一個職務能有20人競爭。當時這種情景曾經在亞洲各國引發疑慮,對“日本重新武裝”感到緊張。不過,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這幾年自衛隊總是很難招到人。儘管自衛隊的待遇不錯,“傻子才當兵”的言論在日本各大網站卻不時可以看到,理由是自衛隊又不能養人一輩子,在裏面待幾年出來,重新找工作等於從零開始,而原來的同學早就在各公司成為骨幹了。此外,日本正進入老齡社會,適齡兵源呈現枯竭,加上在伊拉克的自衛隊挨了迫擊炮,又讓人覺得這份工作頗多風險。 

  這樣一來就帶來兩個後果:一是女兵的比例上升。二是自衛隊被迫提高待遇,降低門檻,以便吸引報名者。其結果就是自衛隊的精神風貌上,總是缺少職業軍隊的陽剛和殺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幾乎沒有,難怪被人看作民兵了。以一個軍事迷的角度來看,日本的自衛隊作為一支軍事力量,似乎還沒有做好承擔更重任務的準備。 

  也許是軍種優越感,出身海上自衛隊的羽田先生認為海上自衛隊和空中自衛隊的情況要好得多,然而,就在筆者寫稿時,看見一條新聞——日本海上自衛隊快艇炮擊了一處海濱民居,把人家房頂開了天窗。調查原因,竟然是炮手一時手癢癢,沒看炮膛裏有沒有炮彈就瞄著玩……看來,海上自衛隊的情況也不太樂觀。(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