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泰國政變 民主秩序倒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1 10:24:19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泰國政變民主秩序倒退”的社論說,泰國軍方週二(19日)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坦克和裝甲車佔據首相府。以陸軍總司令頌提為首的軍方,控制了首都曼谷、接管所有6家公家電視台及廣播電台後,宣佈成立改革委會,由頌提本人暫時出任首相,而人在聯合國出席會議的他信,則被宣稱遭革職,副首相齊猜及防長譚馬叻等也傳說被捕。 

  社論表示,軍人政變在泰國並不新鮮,在泰王普密蓬在位60年以來,連這次計算已發生了20次,最近一次是1992年由軍事強人蘇欽達所發動,肇成流血事件。這一次政變發生後,曼谷表面上看似一片平靜,不過,這突如其來的政變,對國家民主秩序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不容小覷。

  軍人領袖蘇欽達下台之後,泰國從軍政過渡到民主政治,經過長時期的調整,社會才趨向穩定、經濟逐步上揚,客觀環境所塑造的中產階級強大,使其民主秩序成為東南亞甚至亞洲區域的一個模範,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將泰國視為亞洲民主轉型的典範。

  社論指出,近年來,軍人干政問題在本區域已逐漸淡化,例如菲律賓和印尼,即便是政局動蕩不安,軍人仍能嚴守軍紀,避免阻撓民主程序的演進。泰國十餘年已經歷數屆民主選舉,今次政變無異於開倒車,民主秩序倒退,令人出乎意料之外。

  他信近年雖不得民心,也是通過選舉上任的民選首相,人民即便要唾棄他,也必須依循民主程序將他拉下台。

  政變指揮者頒奇以國內政治矛盾久拖不決、社會政治長期混亂及國家經濟受到損害作為發動政變的三大理由,缺乏強大說服力。泰國過去幾個月雖然政局充滿矛盾,不過,新選舉委員會已經成立,而且已確定在10月15日再次舉行大選,讓人民通過投票決定他信政府的去留,在距離大選不及一個月,軍人就倉促發動政變,其合理及合法性受到質疑。

  社論稱,政變行動非但無法挽救國家經濟,反而會影響經濟發展,對泰國而言,情況更是如此。據知,泰國是一個仰賴進口石油的國家,近年來國際油價高漲已使泰國經濟成長大幅衰退,加上政局持續動蕩,泰南轟炸案頻傳,更進一步拖累其經濟成長。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評估,泰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只有4%,遠低於東南亞其他鄰國,包括大馬在內。政變行動將讓外國投資者對泰國採取謹慎的觀望態度,無疑使泰國經濟雪上加霜。

  軍方通過政變奪權,不但影響泰國政經局勢,對區域安全也構成威脅。尤其是泰南回教分離份子的叛亂行動方興未艾,恐怖襲擊頻頻發生,勢必為鄰國尤其是大馬帶來負面影響。

  社論相信,涉及政變者可能只是一小撮軍人,這種奪權行動不為國際社會所支持,在泰國人民民主意識日漸提昇的今天,政變行動相信很快遭到唾棄。不過,向來受國民尊崇的泰王普密蓬,在這場政變中採取何種立場和反應,卻是未來局勢發展的關鍵因素。   


    相關專題: 泰國兵變 軍人進佔總理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